连云港党建网
今天是:
当前的位置:>> 首页 >> 宣传专栏 >> 争当后发先至急先锋

为改革攻坚者撑起“金钟罩”(东海 郭旭、张和悦)

信息来源:交汇点新闻先锋频道 发布日期:2024-11-11 浏览次数: 字号: [小] [中] [大]

近日,中共中央政治局召开会议并强调,要树好选人用人风向标,认真落实三个区分开来,为担当者担当、为干事者撑腰。当前,全面深化改革进入深水区和攻坚期,只有放开手脚、敢闯敢试才能找到啃硬骨头的方法路径,瞻前顾后、畏葸不前很难取得突破,甚至可能前功尽弃。想要破除改革路上的荆棘藩篱,既需要广大党员干部大胆尝试、勇于开拓、锐意进取,更需要组织部门落实容错保护机制,旗帜鲜明为担当者担当、为负责者负责、为改革创新者撑腰鼓劲。

党的十八大以来,党中央始终把容错纠错作为激励干部担当作为的重要举措,从明确提出“三个区分开来”,到把建立健全容错纠错机制写入党的十九大,再到印发《关于进一步激励广大干部新时代新担当新作为的意见》……容错纠错的机制日趋完善、作用日益显现,为党员干部撑起了敢为的“腰杆”、配备了冲锋的“护甲”,担当作为干事创业的氛围愈加浓厚。睽诸现实,个别干部“一朝被蛇咬,十年怕井绳”,奉行“盘子多刷多碎、不刷不碎”的处世哲学,产生了不敢干、不想干的错误心态。比如,有的在工作中墨守成规、故步自封,不敢创新突破;有的面对任务左躲右闪、面对工作被动应付,当起了“卷起袖子在一边看”的躺平干部;有的过多考虑个人利益,将大量精力用在研究人情世故、纠结利弊得失上……虽然这类干部只是少数,但容易造成“酒与污水效应”,影响其他干部干事创业精气神,对党和人民事业的危害不小,必须加以抵制,杜绝这种不良风气生成蔓延。

干部越为事业担当,组织越要为干部着想。在全面深化改革的大背景下,进一步健全优化干部容错纠错机制,对激励干部作为、体现组织温度进而推动改革发展都具有重要现实意义。要正确看待为改革创新所做的各类探索,坚持识大局、看长远,对改革工作中出现的新事物、新观点不轻易下结论、贴标签,对推动创新中产生的新矛盾、新问题不简单扣帽子、打棍子,对一时拿不准、看不透的可以缓一缓、等一等,为改革创新留出足够发展空间。要科学对待在改革探索中出现的失误错误,对照可容具体情形清单,准确界定是“出于公心”还是“谋求私利”,是“无心之失”还是“有心之过”,对在改革过程中攻坚克难、探索创新时出现的失误,或因缺乏经验先试先行出现的错误,少一些苛责、多一分包容,防止以偏概全、因小失大;反之,对以改革创新为名行违纪违法之实的,以“追求显绩”为由盲目大干快上的,必须予以追责。要积极稳妥推动容错纠错落地见效,凡是符合容错免责情形与条件的,能容则容、应容尽容、敢容会容,不让干事者受委屈、不让改革者背包袱;同时,全面历史辩证地看待干部,在坚持德才兼备、以德为先前提下,大胆使用那些擅长攻坚但个性鲜明、主动作为但风格突出、专心谋事但“不讨人喜”的干部。要用好谈心谈话这个传家宝,及时了解干部思想动态,顺境时经常送上善意提醒,遇挫时及时帮扶鼓励,遭不公正对待时敢于说公道话,做干部的知心人、贴心人、暖心人,以组织担当为实干者“保驾护航”。

(东海县委组织部郭旭、张和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