连云港党建网
今天是:

优秀高层次人才:陈秋飞——怀揣创新之志 勇攀技术高峰

信息来源:党建网 发布日期:2022-10-14 18:02 浏览次数: 字号: [小] [中] [大]

2008年的金秋,港城的空气中已经开始氤氲着淡淡的桂花香气。中复神鹰公司门前,一名满脸书卷气的青年拖着行李慢慢走来,他就是刚刚毕业走出校门的陈秋飞。此时的陈秋飞踌躇满志,还未想过今后会在碳纤维领域有怎样的成就,但是心中已经暗自决定把碳纤维技术研发当成自己的毕生事业。

倏忽十余载,春华秋实,如今陈秋飞已经从一名基层技术人员成长为公司副总经理。凭借在碳纤维领域的贡献,陈秋飞获得了国家科技进步一等奖,入选国家重点人才计划科技创新领军人才,是科技部“干喷湿纺高性能碳纤维产业化及应用技术研究创新团队”负责人,是江苏省“333高层次人才培养工程”第三层次和江苏省“六大人才高峰”高层次人才培养对象,享受连云港市政府特殊津贴。作为全国碳纤维标准化技术委员会委员、中国材料与试验团体标准委员会玻璃纤维及碳纤维技术委员会副主任委员,他还参与了多项碳纤维行业标准的编制工作。

陈秋飞指导.jpg

迎难而上  矢志创新突破

陈秋飞毕业于北京化工大学碳纤维专业,毕业后他非常坚定地选择了中复神鹰,希望把自己的专长落实到真正的工业生产中。“那时中复神鹰是国内第一家建成千吨级T300装置的企业,并且国家也亟需这样一个企业肩负起开拓碳纤维事业的重任,所以我来得毅然决然,现在想来也时常觉得庆幸。”陈秋飞说。

入职不久,陈秋飞就迎来了第一个挑战。当时,国内紧缺T700级碳纤维,它的特点是强度比较高,生产成本比国内T300级还要低,可以用于更广泛的工业级领域,技术难度却非常大。经过多方了解,日本东丽的T700级碳纤维是干喷湿纺技术生产出来的,于是陈秋飞迅速加入研发团队。从2009年起,他全身心投入到干喷湿纺技术的研究中,从一开始的小试到中试再到产业化,过程既艰辛又曲折。

由于干喷湿纺技术一直不稳定,技术研发团队采取两班倒工作制,紧要关口干脆就睡在工厂。恰逢2010年春节,一次在走廊里,公司副总经理李怀京跟陈秋飞正好打了个照面,看着满脸疲惫的他说:“你把头发理理准备回去过年吧。”这时,埋头于研究中的他才意识到,快要过年了!他也突然意识到,自己和团队都很久没有回过家了。

坚持不懈  精耕科研沃土

前后近三年时间,陈秋飞和其他团队成员夜以继日地实验、测试、分析,最终使机器拉出了干喷湿纺的原丝,从而成功摸索出了从聚合到原丝到碳化的一整套流程。期间,陈秋飞也逐步成长为团队核心技术骨干。

干喷湿纺技术突破后,产品性能得到大幅提升。2012年中复神鹰实现千吨级T700碳纤维规模化生产,2015年实现百吨级T800规模化生产,2017年实现千吨级T800规模化生产。由于干喷湿纺碳纤维技术攻关成功,为国内高性能碳纤维产业发展作出了突出贡献,以陈秋飞等人为核心技术人员的碳纤维攻关团队获得了2017年度“国家科技进步一等奖”。技术攻关如逆水行舟,不进则退,在取得令人瞩目的成就后,陈秋飞不骄不躁,带领团队继续向T1000冲刺,终于在2020年取得关键技术突破,T1000级碳纤维研发项目获得了中国纺织工业联合会科技进步一等奖。

从攻克T700级碳纤维到现在已经过去了十余年。在谈到一路走来的感受时,陈秋飞表示:自己的成功离不开团队和公司的支持。他说:“公司给团队提供了很好的平台,能够让我们放手去做,能把所学的知识有所用,能够实现人生的价值,是一件非常幸福的事。”

陈秋飞.jpg

未来可期  不负国之重托

对于未来,陈秋飞充满信心。2022年4月,中复神鹰在上海证券交易所成功上市,成为科创板碳纤维第一股。“航空航天高性能碳纤维及原丝试验线项目”“碳纤维航空应用研发及制造项目”等一系列项目都在按照既定的计划井然有序、紧锣密鼓地推进中。

2022年是“十四五”深化之年,也是党的二十大召开之年。随着国家双碳政策的深入实施,风电叶片、光伏、压力容器罐、氢燃料电池等新能源领域将进入爆发式增长,碳纤维作为重要的支撑材料,发展也将迎来新的拐点。

“未来,我们将加大航空航天级碳纤维、航空级预浸料等研发项目的投入,进一步扩大下游产业链延伸布局,为航空航天事业的发展提供充分保障,相信不久之后将会迎来国产碳纤维新的高光时刻。”陈秋飞满怀自信地说。与此同时,中复神鹰会持续努力提升产品性能,扩大生产规模,向市场输送更多高性价比产品,助力中国碳纤维行业向更高的巅峰进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