灌云县是远近闻名的“院士之乡”,先后涌现出汪德昭、汪德熙、陈吉余、程津培、董家鸿、徐红星等6位“两院”院士。近年来,灌云县坚持做大本土人才“基本盘”与打造高层次人才“增长极”并重,以高标准打造灌云院士风采馆为支撑,做好院士才智集聚后半篇文章,催生“重才爱才、学才成才、以才聚才”内生动力。
做特做亮品牌,讲好院士故事。为集中展示灌云籍院士的成就和风采,弘扬他们为科技事业无私奉献的崇高精神,营造尊重知识、崇尚科学、开拓创新的人文环境,灌云县于2018年4月建成并开放院士风采馆。展馆突出“科学无籍贯、院士有故乡”主题,面积约500平方米,设置“回眸、哺育、脊梁、成就、风采”五大区域,以图、文、音、视频和实物等形式,重点展示六位院士的先进事迹和精神风采。近年来,先后接待各级团体1000余批次、6万余人次参观学习,2022年被认定为“全国科学家精神教育基地”。突出以点带面,相继建成县级科技馆、镇级乡贤馆、村级乡贤广场等58个宣传教育阵地,组织15名党校教师、院士老师,成立“院士风采讲解团”,录制情景互动讲解视频,全力打造纵贯到底、横向到边的院士风采宣传矩阵。
办实办好活动,弘扬院士精神。发扬院士自强不息、开拓进取、争创一流的科研创新精神,聘请院士担任家乡引才大使,拍摄“院士推荐家乡”视频,让院士为家乡代言。积极弘扬科学家精神,“徐红星院士实验班”在灌云高级中学成功挂牌,徐红星院士现场讲授“开班第一课”;董家鸿院士通过视频方式,为全县58所中小学15万名师生上了别开生面的“开学第一课”,充分激发了青少年励志勤学、向往科学的热情。利用学子寒暑假返乡契机,举办“千名学子看灌云”系列活动,围绕历史人文、工匠精神、产业发展、乡村振兴、社会实践等五大主题线路,沉浸式观摩院士风采馆、博物馆、科技馆等,全景式、多角度了解家乡发展,以院士和乡贤为榜样,推动优秀学子反哺家乡,服务灌云高质量发展。
用足用活资源,放大院士效应。深挖院士资源,以本土院士的影响力吸引高精尖人才落户,以本土院士的创新力带动高科技项目落地,走出追赶跨越、弯道超车新路。借助开馆契机,邀请董家鸿院士返乡,推动县医院建立“董家鸿院士工作站”,先后选派5批12人赴北京清华长庚医院随董院士研修学习,建成肝胆胰中心及远程会诊中心,成立肝胆胰专科,使百万灌云人民在家门口得以享受优质医疗服务。以“灌河云山”人才新政为引领,实施“三招三引”“三返三创”“三请三回”人才集聚专项行动,靶向链接院士等高端才智资源,加大对人才引育、载体建设、创业扶持等激励力度,今年以来成功引进国家重大人才工程入选者等人才13名,落户高端人才创业项目8个,逐步形成才智集聚的“磁吸效应”。