连云港党建网
今天是:
当前的位置: 首页 >> 学习园地 >> 先锋评

“盛情”亦能“却”(海州 张馨睿、刘航先)

信息来源:交汇点新闻 发布日期:2025-11-14 23:57 浏览次数: 字号: [小] [中] [大]

习近平总书记指出,“共产党人必须过好‘两关’,一是‘自我关’,一是‘人情关’。”讲人情是人之常情,但人情之中有原则、有界限,切莫掉入“盛情难却”的泥淖。党员干部要始终保持头脑清醒,坚决守住“人情往来”的原则底线,在受到“盛情相邀”时多想想纪律要求,在感到“盛情难却”时多找找规矩边界,真正以过硬作风挺直腰杆、赢得认可。

不矜细行,终累大德。随着全面从严治党不断推进,绝大多数党员干部都能厘清人情往来的边界,但仍有个别干部打着“盛情难却”的幌子,对小恩小惠来之不拒,屡屡越过纪律红线、触碰原则底线。一次“顺带的”工作餐、一瓶“表心意”的酒,或是一笔节日红包,长此以往,不仅会侵蚀干部队伍根基,更会让群众形成“办事靠人情、成事送厚礼”的错误认知,严重损害党和政府形象。“盛情”真的不能“却”吗?说到底,变味“盛情”之所以难浇灭,根源就在于个别党员干部纪法意识淡薄、廉洁观念松动,错把人情摆在规矩之上,将面子置于纪律之前,最终陷入人情债的泥潭无法自拔。

“世事洞明皆学问,人情练达即文章。”党员干部不是生活在真空中,有人情往来无可厚非,但对掺杂私利、逾越边界的“盛情”必须学会拒绝,这既是对自己的负责,更是对党和人民的庄严承诺。要永葆两袖清风的气节,从思想深处筑牢拒腐防变底线,不让自己有半点腐败的念头,对有所求、有所图的“盛情”保持高度警惕,当面亮明态度、坚决拒礼,不给别人一点送礼的由头,让“围猎者”无机可乘。要砥砺为民造福的担当,不搞巴结攀附、拉拉扯扯,将心思精力放到帮群众办实事、解难题上,聚焦群众急难愁盼问题真抓实干、担当作为,用看得见、摸得着的成效回应群众期待,以真心实意的付出赢得群众信任。要锤炼久久为功的韧劲,将廉洁自律作为“终身必修课”,持之以恒涵养纪律意识、道德操守,既不因“熟人关”而松口,也不因“人情网”而妥协,更不因“小恩小惠”而麻痹,始终以“一篙松劲退千寻”的警醒亮明底线,让廉洁成为刻在骨子里的修养、融在日常的习惯。倘若每一名党员干部皆能如此,自然能让“君子之交淡如水”的清风正气蔚然成风,让变味“盛情”失去生存土壤。

习近平总书记深刻指出:“正确认识和处理人际关系,做到既有人情味又按原则办。”当前,“四风”问题树倒根存、土壤尚在,容不得半点松劲歇脚、退缩畏难的情绪。党员干部要准确领会中央八项规定及其实施细则精神的核心要义,从拒绝每一次“盛情”做起,在点滴坚守中涵养过硬作风,不断筑牢拒腐防变的坚固防线,让“盛情”亦能“却”、清风自扬帆。

(海州区锦屏镇 张馨睿、海州区委组织部 刘航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