连云港党建网
今天是:
当前的位置: 首页 >> 学习园地 >> 先锋评

党委书记言论:党建引领,润泽乡村振兴一路繁花(灌云 潘鹏)

信息来源:中国江苏网 发布日期:2025-07-29 23:05 浏览次数: 字号: [小] [中] [大]

习近平总书记指出,“全面推进乡村振兴、加快建设农业强国,关键在党”。党的领导是“三农”工作不断发展的“定海神针”,为扎实推进乡村振兴,实现农业农村现代化提供了坚强的组织保障。要充分发挥党建在乡村振兴中的引领作用,全力夯实组织建设、激发产业活力、广聚人才力量,在矢志不渝的奋斗中蹚出一条强基固本、兴业聚才的富民兴村路,为乡村的繁荣发展注入源源不断的生机与活力。

党建固本,筑牢乡村振兴“坚强堡垒”。办好农村的事情,实现乡村振兴,基层党组织必须坚强,党员队伍必须过硬。要坚持以党建为引领,抓班子、带队伍,为乡村振兴提供坚强组织保障。严把政治标准。始终把政治忠诚、政治担当、政治能力放在首位,聚焦“想干事有激情、能干事有本领、干成事有实绩”的核心标准,重点选拔那些深植“三农”情怀的“土专家”“田秀才”进入村“两委”班子,特别注重从本村致富能手、外出务工经商返乡人员、本乡本土大学毕业生、退役军人、优秀乡村振兴专干中推选。创新培养模式。建立“老带新”导师制,由经验丰富的老干部、老党员担任“导师”,从政策解读、群众工作、矛盾调解等方面手把手教方法、传经验,帮助年轻干部快速成长。推行“强带弱”结对机制,组织先进村与后进村“两委”成员跨村交流、互学互促,形成共同进步的良好氛围。定期开展工作督查与走访调研,对村干部的工作完成情况、工作作风等进行了解,全方位激发队伍内生动力。凝聚三方合力。建立村干部、驻村干部、定村干部“三支力量”协同联动机制,明确职责定位、细化服务清单,充分发挥村干部“头雁阵”、驻村干部“先锋队”、定村干部“智囊团”的作用,形成“1+1+1>3”的聚合效应。通过三支队伍的密切配合、协同作战,形成上下贯通、左右联动的工作格局。

产业兴村,激活乡村振兴“发展引擎”。产业是乡村振兴的核心载体,“产业振兴”是加快推进农业农村现代化的根本。推进农业特色转型。以“绿色生态、三产融合、品牌培育”为引领,坚持一村一品育特色,围绕芦蒿、蓝莓等特色蔬果,注册特色蔬果品牌,同步发展规模养殖业,积极拓展线上线下销售渠道。建设区域性农事综合服务中心,为农业生产提供全链条、一站式服务,助力农业生产效率提升,形成高效农业、生态循环、稻麦种植三个示范区。加大招商引资力度。积极拓展多元高效的招商矩阵,组建党员干部带头攻坚的招商引资团队,激活产业链党建联建效应,发挥组织协调优势,以商引商带动更多优质企业入驻,组建在外杰出人才为家乡招商引资牵线搭桥,开启全员招商“奔跑”模式,汇聚各方力量共同推动乡村产业发展。推进项目落地见效。建立党员先锋包联机制,加强对项目建设的跟踪,在客商需求、问题协调、要素供给等各个方面全程跟进,在审批、建设、投产等各个环节全面提速,确保项目尽快落地生根。为项目提供“保姆式”服务,建立健全项目服务机制,吸纳业务骨干党员与企业党建联络员组建联合服务队,成立专门的项目服务小组,确保“需求有人接、问题有人管、资源有人联”,保证项目尽快开花结果。

聚才赋能,注入乡村振兴“智慧源泉”。人才是流动的资源,做好人才培育,就是为乡村振兴提供全方位、多层次的智力支撑。织密“乡情纽带”。全面梳理本乡镇在外优秀人才,建立涵盖个人专长、发展意向、联络方式的动态信息库,为靶向引才奠定基础。推进“归雁”计划,开展“引老乡建家乡”、“引老乡议乡事”等活动,搭建好在外人才回乡考察调研、投资兴业的联系服务平台,充分发挥本乡镇在外优秀人才和本土专家人才在资源链接和理念革新中的桥梁纽带作用。建强“成长梯队”。结合乡村振兴发展制定人才培养方案,建立干部交流轮岗制度。举办基层后备干部学习提升班,采取网上自学和集中授课相结合的模式,同时以提升农村技术人员实用技能为目标,通过远程教育、专家指导、外地观摩、交流学习等方式对“土专家”进行现代专业技术的培训。完善“激励生态”。建立健全鼓励创新、绩效挂钩的人才激励机制,制定和完善“为敢干者搭舞台,为实干者搭平台,为快干者搭擂台,为能干者搭奖台”四项行动的实施方案,形成比学赶超的浓厚氛围,设立创新容错清单,助推人才在干事创业中“挑大梁”“唱主角”“出头彩”。

(连云港市灌云县龙苴镇党委书记 潘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