连云港党建网
今天是:
当前的位置: 首页 >> 学习园地 >> 先锋评

把准“变化性”方有“主动性”(赣榆 贺钰焜、杨晶晶)

信息来源:交汇点新闻 发布日期:2025-10-31 23:54 浏览次数: 字号: [小] [中] [大]

习近平总书记在党外人士座谈会上强调,“要密切跟踪、精准研判国际形势,积极识变应变求变,牢牢把握战略主动。”身处百年未有之大变局,面对事业发展的千头万绪,党员干部肩负着攻坚克难、破浪前行的重任,唯有炼就“观势谋全局”的视野、“先天下之见”的敏锐、“谋定而后动”的智慧,精准把握变化趋势,方能在干事创业的漫长征途中把握主动、赢得未来。

“备豫不虞,为国常道。”积极识变应变求变,是洞察事物发展趋势、把握未来主动权的关键。把握不准“变化性”,就易陷入头痛医头、脚痛医脚的被动局面,甚至错失先机、贻误良机。然而现实中,仍有少数干部或囿于路径依赖,习惯于走一步看一步;或陷入“事务主义”,只见树木不见森林,对潜在风险缺乏敏感,对长远趋势缺乏洞见,导致举措沦为无源之水、无本之木,工作陷入“按下葫芦浮起瓢”的窘境。广大党员干部要涵养“致广大”的格局,摒弃就事论事的短视,胸怀“国之大者”,在政策酝酿、项目布局之初,统筹考量宏观远景、长远态势,为科学决策、精准研判下好先手棋。要葆有“尽精微”的自觉,不漠视萌芽状态的小问题,不掩盖“冰山一角”的小矛盾,始终见事于早、见事于细,抓早抓小,做到察于未萌、止于未发。

调查研究是谋事之基、成事之道。把准“变化性”,不是天马行空的想象,而是在严谨求实的调查研究基础上对潜在的规律、形势的变化作出精准研判。广大党员干部要扑下身子开展“真调研”,经常性沉到一线、深入现场,通过沉浸式体验、穿透式推演等方式,了解全面情况,掌握真实数据,以草摇叶响知鹿过、松风一起知虎来的见微知著能力,精准把握事物内在本质与外在形式、个性特征与共性规律的关系,为科学预判、精准预测提供坚实的事实依据。要开动脑筋进行“深研究”,杜绝简单堆砌数据的“拿来式调研”,运用辩证思维对素材进行全面思考、系统整合、深入分析,善用大数据、云计算等现代智能手段,从纷繁复杂的信息中抽丝剥茧、去粗取精,识别潜在风险、捕捉矛盾端倪,让主动性既有实践温度又有思考深度。

“谋定而后动,知止而有得。”识变应变求变,若止步于思想,则如镜中花、水中月,唯有转化为经世致用的务实举措,才能让远见卓识在实践中落地生根、开花结果。广大党员干部要注重以“变化性”引领工作方向性,将可行性评估、长效性分析嵌入工作链条,作为前置性必选流程,定期对重大决策、突发事件应对过程进行回溯分析,深入剖析根源,制定应对预案,作为及时动态调整工作方向的风向标,形成防患于未然的自觉。要注重以“变化性”提升工作成效性,将经过实践检验的有效预案方法和工作策略固定下来,转化为制度性的规范和流程,形成一套科学合理、可操作的工作机制,让“变化性”在干事创业中发挥更大作用,推动各项事业不断向前发展、行稳致远。

(赣榆区班庄镇 贺钰焜、赣榆区委组织部 杨晶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