连云港党建网
今天是:
当前的位置: 首页 >> 学习园地 >> 先锋评

对青年科技人才需多些“历史耐心”(连云港 葛云路、东海 何煜文)

信息来源:交汇点新闻 发布日期:2025-11-05 23:51 浏览次数: 字号: [小] [中] [大]

党的二十届四中全会审议通过的《中共中央关于制定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第十五个五年规划的建议》中强调,“支持青年科技人才创新创业”。一年之计,莫如树谷;十年之计,莫如树木;终身之计,莫如树人。青年科技人才培养绝非一朝一夕之功,各级党组织须保持历史耐心,以长远的历史眼光、稳健的战略安排、从容的精神品质,着力打造更宜生长、更有耐心的人才生态,为青年科技人才创新创业打造平台、提供舞台。

“骐骥一跃,不能十步;驽马十驾,功在不舍。”青年人才从能力培养到价值转化是一个厚积薄发的沉淀过程,若急功近利、以短期绩效作为衡量标尺,无异于揠苗助长。杭州锚定“投早投小投科创”,以真金白银的耐心资本支持青年科技人才,推动“六小龙”等创新企业强势崛起;成都秉持“慢工出细活”的培育理念,为青年科技人才提供从政策咨询到项目申报的全流程服务,孵化出《哪吒》系列动画电影,成功突破国际动画巨头的市场垄断……但当前,还有些地方仍然坚持“短平快”,忽视客观规律,迫切要求青年科技人才短期“出成果”“出价值”;还有的习惯于行政式管理,用考核、资金“指挥棒”对人才“呼来喝去”,透支了青年科技人才创新创造精力。无数事例表明,青年科技人才培养贵在保持耐心和定力。只有坚持长期主义,以时间换空间、用沉淀换质变,方能迎来青年人才的精彩“蝶变”。

以“历史耐心”对待青年科技人才,既需要静待“一鸣惊人”,更需要包容“十年不鸣”。须摒弃“拿来就用、不行就换”的速成思维,要始终尊重人才成长规律,将青年科技人才培养视作战略投资而非短期成本,给足发展与科研创造的时间和耐心,科学设立评价目标、指标、方法,健全培训培养、资金支持等工作链条,鼓励广大青年科技人才潜心研究、安心创造。进一步精简项目评审、经费审核等程序,积极探索数字化手段,让数据多跑路、让人才少跑腿,切实把青年科技人才从一些无谓的事务中解脱出来。要始终尊重科研创新规律,充分信任青年科技人才的学术判断力、创新执行力,坚持投早、投小、投长期,把资金、政策等用在长期关注、长期投资、长期支持上,赋予他们在技术路线、经费支配、资源调度等方面更多自主权。大力倡导鼓励探索、宽容失败的价值导向,绝不以一时、一事成败论英雄,为青年科技人才提供“十年磨一剑”的能力积累期、时间缓冲带,让更多创新创造成果在持续积淀中拔节成长。

“凤翱翔于千仞兮,非梧不栖。”保持历史耐心,并非一味等待、无所作为,而是要乘势而上、主动作为。要着眼“未来时间”,结合城市资源禀赋、产业现状等特点,一体推进教育科技人才发展,坚持面向世界科技前沿、面向经济主战场、面向国家重大需求、面向人民生命健康,精准研判学科发展新趋势,完善青年科技要素投入、资金配置等长效机制,系统布局未来产业链、人才链、创新链,为长远发展定目标、明方向。要创造“舒适空间”,以青年科技人才最关心的身边人身边事为突破点,建立健全科技攻关、成果转化、产权保护等服务机制,做实融资、担保等“关键小事”,做优安居、医疗等“生活小事”,为青年科技人才提供创新创业、生产生活的全方位、全链条、全周期保障,真心实意、真金白银的支持青年科技人才创新创业。

(连云港市委组织部 葛云路、东海县黄川镇 何煜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