连云港党建网
今天是:
当前的位置: 首页 >> 学习园地 >> 他山之石

常熟:“常相助 熟朋友”,推动党员志愿服务常态长效

信息来源:新华日报 发布日期:2025-11-06 22:08 浏览次数: 字号: [小] [中] [大]

“恰逢周末,我和家人们来爬雄鹰线,感觉这边不仅路线清、环境好,遇到问题还能随时找‘红马甲’,心里特别踏实!”近日,在江苏常熟虞山森林公园,来自上海的游客陈先生对党员志愿服务站赞不绝口。

近年来,常熟市持续推进机关党员下沉志愿服务,深化“先锋领治”平台运用,打造“常相助 熟朋友”党员志愿服务品牌,推动机关党员干部常态化、实效化服务群众,织密共建共治共享的“红色服务网”。

码上报到,对接更精准

在常熟站出站口,来自市交通局的党员志愿者程磊刚帮一位腿脚不便的老人搬运行李,又立即为一名外地游客指引公交路线。“这里老年旅客和外地游客多,搬行李、指路线看似是小事,却是群众的急需事。”

依托“先锋领治”平台,常熟推动全市4.3万名机关企事业单位在职党员和志愿者线上报到、认岗领责,村(社区)党组织随时发布需求,党员“一键接单”,实现资源精准匹配、服务高效落地。截至目前,平台累计发布志愿服务项目2.7万余个,参与党员超34万人次。

平台的“先锋联户”功能,更让志愿服务延伸至社区“神经末梢”,由在职党员以“多对一”“一对一”等形式,结对帮扶社区特殊群体,进行常态化联系、精准化服务。家住虞山街道的独居老人周大爷感动地说,“党员小陈和我结对后,每个月都上门,灯泡坏了帮我换,药没了帮我买,天气变了还提醒我加衣服,比亲人还亲。”

目前,全市已有454名独居老人、困境儿童等特殊群体通过系统匹配,有了身边的“党员亲人”,实现“平时有人访、难时有人帮、急时有人管”。

站点扎根,服务在身边

聚焦景区、商圈、交通枢纽等重点区域,常熟进一步构建“1+4+N”志愿服务体系,在虞山尚湖、常熟站、世茂商圈等首批9个重点区域,设立固定党员服务站或流动服务点,组建专业服务队并公开党员示范岗,推动服务全天候、全覆盖。

在琴湖溪里商圈,市场监管局的党员们正为消费者提供维权咨询。“我们将志愿服务与主责主业结合,既精准对接群众需求,也延伸了市场监管的触角,让党员志愿服务更具专业性、针对性。”市场监管局机关党委副书记桑亦馨说道。

各站点结合区域特点推出特色服务,景区沿线开展文明引导、应急救助,商圈站点提供政策宣传、消费维权,交通枢纽推介非遗产品、本土特产……“群众需要什么,我们就提供什么。”常熟市委组织部相关负责人介绍,“站点实行工作日属地包干+节假日部门支援机制,志愿服务情况纳入民主评议党员和市级机关党建考核,推动‘软任务’变‘硬约束’。”

专业赋能,治理更有效

今年以来,常熟还充分发挥党员干部专业特长,推动101名“三官两师一员”组成一线助“理”队伍,精准派驻重点薄弱网格。市检察院的吕军鹏检察官被选派至辛庄社区后,发现观溪和园小区因物业纠纷矛盾突出,业委会筹备陷入僵局。“症结在于基层对法律条文理解不一,社区干部想干事却底气不足。”他依托“网格学院”开设法律小讲堂,系统梳理民法典与地方条例关系,厘清了业主权利与物业费纠纷的法律界限,为社区依法治理提供了“硬核支撑”。

此外,常熟推动优秀在职党员担任小区党组织“第一书记”、进入业委会(物管会)发挥先锋模范作用,明确“七个一”职责清单,参与制定居民公约、组建志愿团队、帮扶重点群体。在琴川街道珠江社区,市教育局选派的“第一书记”聚焦老旧小区老年居民需求,多次实地走访,协调推进了小区花园微改造和健身区域橡胶地面铺设,赢得居民点赞。

从解决具体问题到参与长效治理,在职党员在基层治理中实现了从“短期服务”到“长期履职”的转变,截至目前,常熟从市镇两级机关选派500余名党员干部担任小区党支部“第一书记”,689名党员依法依规进入业委会(物管会),累计解决小区外墙皮脱落、垃圾站点移位、违规占道等民生“关键小事”1000余件,推动党建引领在小区最小单元落地生根。

(常组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