国庆假期,张家港市金港街道金都社区党群服务中心三楼,社区新打造的青年创新实验室基本装修完毕。投用后,将以低于市场的租金租给社区青年。“社区营造中心初步规划30多个共享工位,目前已租赁过半。”金都社区党总支书记周梓豪说。
把部分空间改造成创客基地,提升空间使用率,思路是青年给的,点子也是青年出的。一次青年议事会上,社区“青年合伙人”赵永康提出,自己想在家门口创业,又想减少成本,引起了其他“青年合伙人”的共鸣。与会人员一番思索讨论后,共享工位计划随之而来。社区当场拍板,就设在党群服务中心。
借助每周一次的青年议事会和“青年合伙人”招募计划,金都社区引入孵化17个项目,党群服务中心每年减少基础运营成本9万元、服务项目开支10万元。
社区出空间,能人出力量,双方联手为居民提供更多元的服务,这是新形势下党建引领基层治理的新课题,也是张家港不断提升基层治理精细化水平的新实践。
随着“海棠红·幸福里”建设的推进,去年以来,张家港所有小区建起党组织,办成5000余件民生实事,打造5800余处幸福场景。今年,张家港把目光投向区域型“海棠红·幸福里”建设,瞄准城乡接合部、大型社区、毗邻区域等复杂区域,攻坚克难。
张家港常住人口过万的大型社区约30个,治理难度较大。为壮大基层治理力量,张家港创新启用“善治先锋合伙人”机制,挖掘招募有项目、有热情、有能力的潜在资源。该市把居民能人、在职党员、共建单位、社会组织等纳入合伙人范畴,支持各地因地制宜招贤纳士。
按照资源链接、技能服务、社区营造3种类型,锦丰镇合兴社区把居民中的能人分门别类,每个类别选出一名骨干,带动更多人“入伙”。陆静原是合兴社区党总支书记,2019年退休后,仍活跃在治理一线。去年,她“二次上岗”,在自住的泓南新村小区当上党支部书记,帮邻里乡亲解决烦心事。陆静还加入小区党支部书记赋能计划中的“带教机制”,“以老带新”共商推进15个治理项目。
依托党群服务中心、第二集贸市场等,杨舍镇悦盛社区“零租金”招募“空间合伙人”,以空间换服务。仅党群服务中心,今年就有3家机构入驻。“我们还联动商圈开展‘造血’试点,到9月底,产生收益11.5万元。”悦盛社区党总支书记黄燕说,与机构、商圈合伙,社区有了“造血”功能,可以减轻财政依赖,提升为民服务效率。
围绕基层关切的高频共性需求和治理难题,张家港组织职能部门揭榜领题,实施应急先锋在身边、文体服务进小区等10个“部门一行动”和“暨市享”邻里药房、“海棠·醛新检”等226个“组织一项目”,精准推动条线资源与基层一线“合伙”。
“如今,老年人对助餐送餐、陪医陪护的呼声很高,这是我们拓展居家养老上门服务的重要方向。”张家港市民政局相关负责人表示,张家港将完善三级基层社会工作站建设,推动820家社会组织嵌入全市党群服务中心、养老服务中心(点)等基层阵地,以项目为纽带,为老年人提供更优服务。
结合今年以来的探索,张家港提炼形成党建共建、空间让渡、技能置换、联合经营等多种合伙方式,累计招募870余名能人贤人、爱心商户等“合伙”共治,培育乡村乐团、儿童观察团等兴趣社区2788个,落地“家门口的非遗”“平安卫士”等合伙人项目329个。
张家港与江阴、常熟毗邻,因行政隶属、地方政策等方面有差异,基层治理还有壁垒和盲区。9月23日,张家港发布毗邻区域协同共治“近邻计划”,根据毗邻区域党组织前期交流互动,推出环境提升、跨区通办、人才共育等10个重点项目,推动毗邻区域镇街党委、相关条线部门党组织跨“界”合作、“合伙”解题。
张家港市委组织部相关负责人表示,张家港将继续深化片区化党建,健全完善“毗邻镇街党委统筹—条线部门党组织联动—网格党组织兜底”的组织架构,携手毗邻城市,通过党建共建搭建各领域深度合作平台,共塑跨区域特色品牌。
(李仲勋 徐瑞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