连云港党建网
今天是:
当前的位置: 首页 >> 组织建设 >> 人才工作

最强产业人才政策出炉 吹响人才“集结号”连云港市重磅发布“2.0版人才新政”

信息来源:交汇点新闻 发布日期:2022-01-17 14:32 浏览次数: 字号: [小] [中] [大]

1月17日,连云港市“1+6”人才新政正式对外发布,标志着全市人才政策体系迭代升级步入“2.0版”。

作为加快推进新时代人才强市,建成“一带一路”区域人才中心和创新高地的政策配套,“2.0版人才新政”中,“1”即《关于大力实施花果山英才计划助推高质量发展的若干政策意见》,是人才新政的顶层制度设计;“6”即生物医药、石化、新材料、教育、卫生、技能人才等六个专项政策配套。人才新政明确了聚焦主导产业、回应企业需求、实现扩面提标的政策指向,聚焦“高端”的同时紧盯“急需”,将人才精准嵌入城市发展图景,推动城市与人才共发展、共成长。

新政以提高人才工作系统性、实效性、创新性为着力点,突出优化人才发展“大环境”,围绕吸引各类优秀人才、壮大本土人才、加强人才创新平台建设、深化体制机制改革、打造人才服务标杆城市5个方面,用一条条充满诚意、富有含金量的政策,充分展示了连云港市求才若渴的最大诚意。

据了解,此次“2.0版人才新政”最大亮点,在于突出精准对路,聚焦千亿级中华药港、万亿级石化产业基地和新材料之都生物医药、石化、新材料三大重点产业高端人才引进,专门制定产业人才政策。三大产业引进的顶尖人才、领军人才、紧缺人才可分别享受200万元、100万元、50万元购房券;对引进的石化产业高端人才,按实际支付薪酬的70%给予企业引才补助;对引进的生物医药和新材料领域高端人才创业项目,给予最高1500万元启动支持、最高1000万元的产业化成长奖励、最高2000万元的创业股权投资、最高300万元的贷款贴息等多项支持,全面构筑引才的比较优势。针对企业反映的技能人才短缺问题,专项制定技能人才支持政策,对三大产业引进的高端技能人才给予最高100万元的奖励,并享受同等层次人才购房券和生活补贴。对本地培养的高端技能人才,按照引进人才标准进行奖励。

民生领域人才队伍建设事关群众幸福感、获得感。人才新政专项实施教育、卫生英才引进培养计划,对全职引进的教育、卫生领域高端人才,给予最高100万元购房券,对柔性引进的卫生专家给予10万元资助;每个培养周期分别认定一批卓越校长、卓越教师,卫生领军人才、卫生骨干人才,每年给予最高20万元奖励;每年分别认定一批卓越学科团队、卫生专家团队,给予最高60万元奖励,确保教育、卫生等重点民生领域人才能够引得进、留得住、用得好。

城市的长远发展离不开人才。为加大青年人才扶持力度,大力实施青年人才“聚连行动”。本次人才新政大幅提升人才购房券、生活补贴标准,加大青年人才招引力度。其中,硕士、双一流本科生购房券标准分别从5万元、3万元提高至15万元、10万元;博士、硕士、本科生生活补贴标准分别从每月2000元、1500元、800元提高至3000元、2000元、1000元,发放时间也延长至三年。

在推动体制机制创新方面,人才新政突出向用人主体放权,赋予重点民营企业职称评审、技能等级评价等自主权,推进政企人才直通车,推行人才举荐制,市级人才工程中每年拿出不少于5%比例予以落实,充分调动用人主体在人才培养、引进、使用中的积极作用。积极推进市场化引才、资本引才,给予引才机构、基金管理人引才奖励,借助第三方力量招才引智。

环境就是吸引力,服务就是凝聚力。在塑优人才生态方面,新政围绕人才“住在哪”这个最迫切的问题,实施人才安居工程。国家级、省级园区分别建成不少于2000套、500套环境良好、设施齐全、服务完善、拎包即住的人才公寓。实行商品住房中10%房源人才优先购买,提高住房公积金贷款额度,加速形成“来连即安居”的良好局面。通过线下设立“高层次人才一站式服务中心”专窗,上线“高层次人才一站式服务平台”专网,为各类人才提供“全天候”“智能化”服务。设立市级人才创业投资基金,完善市场化、规模化人才基金运作机制,升级“人才投”“人才贷”“人才保”等金融产品,为人才创新创业提供全方位、全周期金融服务。

(尹军 吕继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