连云港党建网
今天是:
当前的位置: 首页 >> 学习园地 >> 连组评

破题锦囊哪里来

信息来源:交汇点新闻 发布日期:2021-07-24 08:34 浏览次数: 字号: [小] [中] [大]

心里有底,脑中有策,手里有招,干事创业才能稳扎稳打、如鱼得水。实际工作中,有的年轻干部遇到矛盾问题和复杂局面,常常一筹莫展,陷入少知而迷、不知而盲、无知而乱的困境。始终保持好奇心和进取心,干中学、学中干,才能找到破解矛盾问题的“锦囊妙计”。

走出“传统路径”,以空杯心态夯破题之基。一些年轻干部初出校园、初入社会,自我感觉比较良好,认为自己已经掌握了丰富知识,缺乏“本领恐慌”意识,常常抱着“吃老本”心态,疏于学习思考,逐渐在工作中变得有心无力,成了发挥不了实际作用的“稻草人”。历史车轮滚滚向前,发展变化气象万千,要想避免落伍就得持之以恒进行自我改造、自我提升,多些自我批评、见贤思齐,以求学若渴的自觉补齐短板、钻研新知、修炼内功。生活处处皆学问,既要读“有字之书”,又要读“无字之书”,在日常工作中多思巧思,突破传统思维和路径依赖,寻找最优方案、最佳途径,快速落实工作任务,优质高效解决问题。

走进“田间地头”,以心至状态探破题之道。破题的好办法从哪里来?整日坐在办公室里闭门造车,是想不出好法子的。毛泽东同志曾指出,群众有伟大的创造力。中国人民中间,实在有成千成万的“诸葛亮”。广大群众丰富的实践经验,是取之不尽用之不竭的智慧源泉,当年焦裕禄同志为了治好兰考的风沙、内涝、盐碱地“三害”,经常在一线风里来雨里去,在群众中找到了治沙“法宝”。廖俊波同志始终坚持“能在现场,就不在会场”的工作作风,和老百姓打成一片。年轻干部应迈开腿、敞开心,走进田间地头、走近全家万户,和群众聊聊掏心窝子的话。只有既“身入”又“心入”,沉到基层听民声、集民智,老老实实向群众学习,才能启发工作思路,收获真知灼见,找准跨越江河的“船”与“桥”,拿出破解难题的实招硬招。

走入“激流险滩”,以实干姿态淬破题之才。“耳闻之不如目见之,目见之不如足践之。”难题在实干中破解、办法在实干中检验,实干是成就事业的唯一道路。唯有在真抓实干中积累经验、磨砺意志,在严峻斗争中经风雨、见世面,才能飞得更高、看得更远。蒲柳之姿,望秋而落;松柏之质,经霜弥茂。年轻干部应主动到条件艰苦、环境恶劣的地方摔打,到问题集中、矛盾复杂的岗位去墩苗,将学识转化为经历、智慧和才干,既能牵住“牛鼻子”、找准要害,又会“十指弹琴”、统筹兼顾。有强烈的创新自信,在攻坚克难中探寻新的“破题之钥”,敢于质疑,勇于开拓,以硬本领解决新问题、取得新成效、推动新发展。

(连云港市海州区委组织部 曲奇,首发于交汇点新闻先锋e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