连云港市赣榆区宋庄镇沙口村党总支先进事迹
沙口村位于赣榆区宋庄镇最北部,全村共有6个村民小组,569户居民,2218人。党总支下设5个党支部,党员98名。全村耕地面积220余亩,海淡水养殖面积2600亩。2020年村集体年收入430余万元,农民人均纯收入3.6万元。近年来,沙口村党总支紧扣乡村振兴战略目标,充分发挥党组织在队伍建设、产业发展、为民服务方面的引领作用,创新“党建+”发展模式,聚力写好“三色文章”,着力打响“幸福沙口”品牌。先后荣获国家级生态村、江苏省文明村、江苏最美乡村等称号。
聚焦红色引领,“党建+好班子”夯实基层堡垒。“群众看党员,党员看干部”。沙口村党总支始终坚持“勤为政、善为民”的工作理念,以“党建+好班子”吹响乡村振兴主旋律,营造干部给力、党员发力的良好氛围。不断选优配强好班子。利用村“两委”换届选举契机,公开选拔7名作风正派、致富有方的人充实到村干部队伍中,配强村“两委”班子。按照“人尽其用、学有所用”原则,将村“两委”分为两大类。一类负责村务管理,一类负责经济发展。分别组织“走出去”拜师学艺,“请进来”传经送宝。通过交流学习、因人定岗,不断凝聚村“两委”干事谋事合力,垒起基层堡垒“压舱石”。坚持严管厚爱强动力。推行“群众事群众议”工作制度。率先实行“三务公开”,严格规范“一委三会”。针对资产资源管理混乱等问题,沙口村党总支严格公开发包,规定村干部和直系亲属一律不得参与村里资源、工程的承包。通过流程规范、全程公开,消除干群间的隔阂、疑虑。细化考核细则,优化监督考核,每季度召开一次干部考核大会,增加群众对干部表现的话语权,避免村干部“干多干少一个样”。提升党员先锋凝聚力。在“党建+好班子”的模式下,沙口村党总支书记刘永强先后荣获江苏省“百名示范”支部书记、“江苏最美基层干部”等称号。疫情防控期间,沙口村党员积极发扬“三上三线三先锋”战“疫”精神,35名青年党员、7名村干部、12名志愿者自发组建义务巡逻队、宣传队、代购队,全力构筑起疫情防控“铜墙铁壁”,绘出党旗飘扬、党员冲锋壮美画卷。
推动蓝色发展,“党建+好门路”领跑富民兴村。为充分发挥党总支在带富致富中的引领作用,沙口村积极探索,走出一条“支部+村民+基地”的产业振兴新路子。以盘活滩涂资源为突破点。建立水产养殖及鲜活快运党支部,组织村“两委”干部、党员重新丈量全村虾塘,在发包过程中,邀请镇纪委、农经中心、电视台全程监督,滩涂承包费由过去每亩600多元增加到2000多元,村集体收入多进账350多万元。以革新养殖技术为支撑点。为避免养殖户赔本,村“两委”干部与10余名养殖大户南下浙江、福建,学习虾蟹、贝类立体混养。投入100多万元,对养殖塘进行清淤加深、道路整修,并聘请专家现场指导,养殖塘亩均纯收益比以往翻了一番。充分利用“蓝色海洋”红旗同盟单位优势,将鲜活外销、冰冻冷藏与烘干深加工相结合,推进养殖、加工、销售成链式发展。配备水产品鲜活快运车辆20余台,年运销量达2200吨,村民增收400余万元。以深耕海洋产业为增长点。投资1500万元,规划建设总占地面积300亩的海洋特色产业园,引进连云港十足目生物科技有限公司和江苏海泰海洋科技有限公司,采用高密度、无污染、恒温室、零排放的养殖技术,工厂化养殖南美白对虾、青蟹、杂色蛤及各色海洋鱼类,打造新型养殖示范样板,带动宋庄镇及周边海珍品养殖5000亩以上,养殖户亩均增收近3000元。
描绘绿色画卷,“党建+好服务”深化基层治理。良好的生活环境是最普惠的民生福祉,是乡村振兴建设的重要基础和支撑。沙口村党总支以党建为“绣花针”,提升基层治理能力,完善基层治理新格局。以“生态美村”为抓手。大力推进“绿化、硬化、亮化、美化”村容村貌提升,新增绿化面积3万平方米,安装太阳能节能灯120多盏,统一建成水冲、环保式厕所569座,实现“路宽、街秀、景美”。推动“黑化、无杆化、燃气化、便民化”新四化目标,400余名村民率先进入“气时代”。打造区域集中居住样板,加快总投资1.3亿元、占地68亩的紫荆苑小区一期建设,改善农民群众居住条件,全力提升人居环境。以“文化润村”为关键。组建党员先锋服务队,开展安全知识讲座、民俗活动、留守儿童结伴、贫困户帮扶等形式多样的志愿服务活动300余期。投入400余万元提升改造沙口村党群服务中心,培育“零距离”便民服务处、“周末课堂”青少年活动中心、纠纷调解乡贤工作室等7大服务空间,打造村民休闲娱乐好去处。投资100余万元建设沙口村大剧场,开展各类影视会、歌舞会文体活动,丰富村民精神世界,以文化筑基乡村治理,以文明汇聚时代新风。以“服务进村”为依托。紧紧围绕“服务为民”,打造15分钟为民服务圈,丰巢快递柜、卫生室一应俱全。投入960万元建设老年房160余栋,投入700余万元新建养老护理中心,启动新建总面积2600平方米集中供餐点,为老年人提供集中配餐等服务。为全村包办医疗保险、养老保险、养老补贴、有线电视等业务,村民生活逐步“市民化”,“幸福沙口”品牌越擦越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