西棘荡村党委书记钟佰均事迹材料
自1998年担任村党组织书记以来,该同志二十三年如一日扎根基层,以强村富民为己任,带头创业、带领群众创业,把一度陷入困境的落后村庄打造成工业经济强村,实现了由弱变强、由乱到治的华丽嬗变,走出了一条通向乡村振兴的“西棘荡之路”。
“临危”受命,回村扛起“千斤担”。1998年2月,在时任乡党委书记多次邀请下,为了改变西棘荡村贫穷落后的面貌,钟佰均回村担任村党支部书记。当时,钟佰均年收入近2万元,是当地普通城镇职工收入的五倍。听说钟佰均要回村担任村支书,家人强烈反对,钟佰均再三做起家人的工作,“书记总要有人当,硬骨头总要有人啃。我是本村长大的,又是党员,我不干谁干?总不能看着乡亲们永远穷下去。”不久后,钟佰均从县城回到西棘荡村,挑起了村支书的担子。可摆在他面前的是一个村集体负债17万元,又穷又乱、人心涣散,连党员会议都开不起来的烂摊子。如何摆脱“村穷心散”的局面,让村民过上“好日子”,一直是他的一块“心病”,也是他一直思考的问题。
小村变富裕,他是脱贫攻坚领路人。农村要想拔“穷根”,必须要有产业支撑。钟佰均上任的第一件事便是解决农业生产用水问题,为全村打了一个大口井,并安装了机灌站,使村西好几百亩山岭地告别了祖祖辈辈农业生产靠天收的历史。解决农田灌溉问题后,钟佰均并没有停下前进的脚步。1999年底,在邻近渔村考察时,看到有人收购废旧渔网,钟佰均觅得了村里拔穷根的好方子。他连夜搭乘运输废旧渔网的货车远赴宁波,邀请客商来村投资建厂,可客商嫌西棘荡村路远地偏怎么也不来。钟佰均深感这个产业的发展潜力巨大,他不愿放弃这次机会,再次踏上宁波拜访之旅,在一次次的劝说下,客商终于答应先到西棘荡实地调研一下。可当客商得知村里厂地还没有通电后,立刻打消了投资念头,眼看村庄的振兴梦又要因为基础设施较差破灭,钟佰均当即承诺给他三个月时间,一定做好所有配套项目。接下来几个月,修路、建厂,红歌响、锣鼓闹的场景再次在村里拉开大幕。配套项目刚一完工,钟佰均就赶赴宁波,当客商看到疲惫不堪的他只要谈起未来展望时就精神百倍的样子,彻底被他的创业干事激情所感染,2000年,西棘荡村第一个尼龙颗粒加工厂成立,当年盈利40多万。
党建领发展,他是党员群众主心骨。 “喊破嗓子不如作出样子”。为了实现全民创业,钟佰均发动村干部带头创业,并以个人名义为农户担保贷款,每年由他担保的贷款超过300万元。创业过程中,钟佰均天天跑市场、跑信用社、跑供电公司,千方百计为老百姓争取信息、资金、电力等资源。2016年,全村发展起两个尼龙颗粒集中加工小区、尼龙颗粒加工企业140家,每年“吃”掉全国80%以上的废旧渔网,全村90%以上劳动力从事尼龙颗粒加工业,并带动周边镇村乃至山东千余名农民从事废旧渔网加工,使全体村民走上了发展致富的道路。随着产业的迅猛发展,钟佰均逐渐意识到,村内企业目前小散乱,必须转向集中规模化生产,特别是渔网清洗污染虽小,但放任不管随意排放,很容易造成大污染。为推动尼龙加工产业提档升级,钟佰均连日召开支委会、党员会、村民代表会,挨家挨户做工作,带领村党员干部率先进行产业改革,全村关停、合并、转产企业140多家,建起了全市第一家村级污水处理厂,以村集体为投资主体,投入1.2亿元建设棘荡农民创业园。2020年,创业园产值3.8亿元,税收1450万元,村集体增收360万元,农民人均纯收入3.42万元。
人居得改善,他是民生工程践行者。为西棘荡百姓办实事,是钟佰均始终坚守的信条。20多年前的西棘荡,土房一大片,没有一条像样的路。在找到了脱贫致富的好产业之后,钟佰均把更多的精力和财力投向农村社会事业发展,着力改善人居环境。他聘请市规划设计院的专家对村庄进行整体规划,把全村规划为工业区、居民区、办公区、教育区、休闲娱乐区。投入近千万元进行村庄面貌改造和配套基础设施建设,开通了四横四纵长10公里的村庄主干道,并配套建设绿化、亮化、排水暗化工程;投资1300万元建设老年公寓,完善老年公寓配套设施;投资800万元建设了长300米的跨绣针河大桥,开通了江苏北大门,实现了几代人的梦想。为了改善村民居住条件,西棘荡村启动实施农房改善项目,钟佰均亲自上门走访,征求村民对于住房建设的意见建议,项目实施得到广大群众的一致认可,2019年底启动拆迁动员,2020年3月组织第三方进行评估,启动拆迁签约。截至2020年底,全村完成老旧房屋改造216户,建成别墅80栋,规划建设多层楼房15栋,计划于2021年6月份完工。
在钟佰均的带领下,西棘荡村先后荣获全国文明村镇、全省先进基层党组织、江苏最美乡村、全市基层党建示范点、全市党建引领发展“十大红旗村(社区)”等荣誉称号,“三引三带”工作法得到省委组织部肯定,被评为“连云港市党建工作十大品牌”并在全市推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