连云港党建网
今天是:
当前的位置:>> 首页 >> 宣传专栏 >> 基层党建书记工作法

邵中国:流动党员“三服务”工作法 让一面旗帜两地飘红

信息来源:先锋连云港 发布日期:2024-12-02 浏览次数: 字号: [小] [中] [大]

“三服务”工作法 让一面旗帜两地飘红

——灌南县驻杭州市流动党员党委书记邵中国


书记工作法简介:

灌南县是劳务输出大县,在杭州务工人员超2万人,遍布6个主城区,其中党员近200名。为了让在外流动党员有个“家”,2000年6月,经灌南县委组织部同意,邵中国在杭州市朝晖街道成立了灌南县第一个流动党员党支部。自灌南县驻杭州市流动党员党组织成立以来,邵中国二十几年如一日,主动探索外出务工群体与流入地“共建共管”联动机制,从实践中总结出“服务老乡、服务他乡、服务家乡”的“三服务”工作法,有效解决外出务工群体党建工作“流出地管不到、流入地管不好”的实际问题,走出了一条“离乡不离党、流动不流失、长期受教育、两地显作用”的党建新路径。灌南县驻杭州市流动党员党委先后获评全国先进基层党组织、全国基层理论宣讲先进集体等荣誉。


书记工作法内容:

争当主心骨服务老乡

回顾邵中国和灌南县驻杭州市流动党员党委20多年来的发展历程,可以看到他始终抱着一个简单的想法,就是希望为在杭州的灌南籍党员、老乡做点事情,这就是他纯粹的初心。建立就业帮扶机制。组织驻外流动党员党组织和党员认领帮扶任务书,带领党员为老乡解难救急、撑腰说话,全方位服务和凝聚家乡群众。主动和用工单位联系,广泛收集用工信息,努力为灌南在外务工人员介绍适合个人技能的工作,并帮助他们尽快适应当地的新环境。通过成立就业指导站、互助会,每月举办青年创业沙龙,激励流动党员为老乡就业创业带路子、出点子。搭建普法维权平台。依托流动党员党组织优势,创办法制学校、“普法超市”,定期开展普法送法活动,赠送法律法规书籍和法律服务卡,开展法律援助,千方百计维护务工者合法权益。整合亲情关爱资源。针对务工人员在工作中遇到的疑难问题,会同两地有关单位和部门协商解决,主动沟通灌南县工青妇等部门牵头开通在外创业就业人员子女亲情热线,开展留守儿童“幸福快车——亲情之旅”活动,弥补留守儿童亲情缺失。

争当新市民服务他乡

作为外来务工人员,邵中国深知,他们的一言一行不仅仅关系到自身党员身份的形象,更代表着灌南的形象,他把提振党员信心、树立党员形象作为工作重点,教育引导党员立足工作岗位,发挥自身特长,践行使命担当,树立灌南形象。融入教育行动。按地域相邻、行业归口、便于教育管理的原则,将流动党员编入相应党支部和党小组,定期开展组织生活,组织在外创业就业党员学习党和国家的大政方针。开展讲政治、比党性,讲奉献、比作为“双讲双比”主题行动,搭建“流动党员学习夜校”“周末党员课堂”等平台,推动在外党员强党性、出状态。岗位争先行动。深入开展“入党为什么、在党干什么”讨论,鼓励流动党员积极展现新作为。开展“比技能、比业绩、比奉献、争做岗位标兵”等活动,设立党员先锋岗,号召广大党员立足本职岗位发挥先锋模范作用。贴心服务行动。组织流动党员牵头成立“新市民”服务队、新业态新就业群体“帮帮团”、“七叔”居家服务社等志愿服务组织12支,积极在防汛减灾、护航杭州亚运等关键任务中亮身份、做表率。组织百余名党员志愿者参与所在街道社区治安巡防、环境保洁、邻里互助、应急救助、文明劝导等10余项志愿服务,树立了党组织的良好形象,赢得了当地群众的尊重和信赖。

争当还巢凤服务家乡

出门在外,家乡是根,邵中国始终牢记,流动党员党委的发展壮大,离不开家乡各级党组织的关爱支持,他常常告诫党员,既要在外展示灌南形象,更要回过头来支持家乡建设。回引能人英才。设立返乡创业联系点、人才回引工作站,与各镇乡村振兴人才党支部建立常态交流机制,开辟在外人员回乡发展“绿色通道”,先后有38名党员回乡后在换届中进入村支“两委”班子,其中17名党员被选举为村党组织书记。助力乡村振兴。利用党组织的影响力和好口碑,发挥流动党员联系广、信息灵的优势,帮助家乡推荐汤沟酒、杏鲍菇等特色产品。建立党组织与经济薄弱村挂联帮促、流动党员与低收入户结对帮扶机制,先后为家乡爱心助学、大病资助等公益事项筹资100余万元。牵线项目产业。把党组织化身为招商引资“前哨站”,定期收集反馈项目信息,聘请在外有成党员担任项目“牵线大使”,积极为家乡引进各类发展项目。近年来,通过党组织的牵线搭桥,先后引导200多名外出务工人员返乡创业,招引浙江客商到灌南投资创业,成功签约项目12个,总投资过亿元。


书记工作法启示:

邵中国“服务老乡、服务他乡、服务家乡”的“三服务”工作法,让灌南的流动党旗在两地高高飘扬,也为大家在今后开展流动党员教育管理工作带来了三点启示:

要建立健全共建共管制度,确保流动党员“离乡不离党”。流动党员身在他乡、根在家乡,对他们的管理离不开党组织,但因他们大部分时间在外,流出地党组织常常鞭长莫及,而流入地党组织也无法单方面对其实施有效管理。因此,要推动流出地和流入地党组织共同协作,建立实施共建共管制度,积极开展流动党员教育管理工作,鼓励他们自觉向流出地党组织报备、主动向流入地党组织报到,定期参加组织生活与各类学习教育活动,时时处处展示共产党员良好形象。

要充分发挥先锋模范作用,教育流动党员“异地不忘为”。随着改革开放的不断深入,大量农村劳动力进入城市工作,城乡之间、工农之间的联系越来越密切,流动党员作为其中的先进代表,发挥好这一群体的先锋模范作用,对社会发展有着举足轻重的影响。因此,要依托流动党员党组织,教育流动党员把流入地当做自己的“第二故乡”,立足岗位履职担当,在流入地乡村振兴、基层治理、服务群众等工作中发挥作用、展现作为,以实际行动践行初心使命,为当地的经济社会发展贡献更多智慧、注入更多动能。

要实践探索奉献家乡路径,引导流动党员“归乡有作为”。流动党员是党员队伍的重要组成部分,是基层人才队伍的中坚力量,是经济建设的“流动资源”和“发展密码”。要通过组织引导、情感关照,抓住流动党员观念新、懂技术、善经营等特点,将他们纳入乡村振兴发展“智囊团”“人才库”,引导流动党员为家乡发展尽一份心、出一份力,促进乡村振兴工作。用好用活流动党员眼界宽、人脉广、路子活等优势资源,积极开展为家乡发展建言献策、引荐项目、宣传推介等活动,引导其当好家乡形象宣传员、群众致富信息员、招商引资联络员,为家乡建设牵线搭桥,为推进家乡发展贡献先锋力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