连云港党建网
今天是:
当前的位置:>> 首页 >> 宣传专栏 >> 基层党建书记工作法

黄昌松:豆丹产业“三化提升”工作法助力村集体经济提质增效

信息来源:先锋连云港 发布日期:2025-01-06 浏览次数: 字号: [小] [中] [大]

豆丹产业“三化提升”工作法助力村集体经济提质增效

——灌云县东王集镇小垛村党总支书记黄昌松

书记工作法简介:

乡村要振兴,产业需先行。自2015年担任小垛村党总支书记以来,黄昌松始终坚持“抓党建促乡村振兴”理念,借助村内土地资源优势,围绕做好“土特产”文章,以“规模化整合土地、村集体自主经营”为突破口,大力发展豆丹养殖产业,探索形成了“特色化发展,提升路径驱动力;规模化经营,提升产业集聚度;多元化赋能,提升链条完整性”的“三化提升”工作法,走出了一条“支部有作为、集体增收入、农民得实惠”的多方共赢新路子。2023年村集体经营性收入达245万元,净收入突破100万元,村民人均可支配收入超3万元,相比十年前翻了近3倍。小垛村先后获评江苏省民主法治示范村、连云港市无越级信访村、灌云县乡村振兴先进单位、灌云县“十大红旗村”等荣誉。

书记工作法内容:

农村要致富,关键找对路。针对村集体一无资产、二无资金、三无资源,既缺增收思路,更缺增收门路的现状,黄昌松抢抓全县“规模化整合土地、村集体自主经营”发展契机,通过规模化整合土地、村集体自主养殖豆丹,探索了一条“向土地要效益、以规模扩效益、靠市场增效益”的村集体增收路径,推动村集体经济从无到有、从有到优。

特色化发展,提升路径驱动力。曾经的小垛村基础薄弱、发展缓慢,是“十三五”时期的省定经济薄弱村。面对落后的局面,黄昌松不等不靠、主动求变,多次带领村“两委”成员赴宜兴、盐城、东海、赣榆等地考察学习各类种养殖模式和经验做法,也曾尝试流转土地种植稻麦、黄豆、玉米等作物,但是效果都不理想。直到2021年,一个偶然的机会,黄昌松看到市场上豆丹供不应求的销售场景,想到周边不少农户通过养殖豆丹走上了发家致富之路,心里萌生了养殖豆丹的想法。说了就办、定了就干。考虑到缺乏相关经验,贸然“上马”不仅很难盈利,还容易造成亏损,于是,他个人先行流转了几亩地带头尝试养殖,一年忙下来堪堪保本,但是黄昌松清醒地分析豆丹养殖的发展前景,一方面灌云是大豆之乡,具有很好的豆丹养殖基础,基本不会亏本;另一方面豆丹也是连云港地区具有代表性的地方特色产品,具有广阔的市场潜力。经与村“两委”及党员代表商议,大家都认可黄昌松的分析,觉得小垛村交通便利、土壤肥沃,具有很好的豆丹养殖基础,一致同意把豆丹养殖作为发展壮大村集体经济的新路子。

规模化经营,提升产业集聚度。路子确定以后,地从哪里来成为摆在眼前的现实问题。按照“党委领航、支部领路、党员领跑、群众受益”工作思路,黄昌松带领村“两委”紧紧牵住土地整合这个“牛鼻子”,成立土地股份合作社,组织村“两委”成员包组联户宣传整合政策,动员党员干部带头示范整合,引导农户将土地整体转包给村集体,村集体自主经营一部分,剩余部分通过农村产权交易平台公开向养殖大户发包,推动土地经营权规范整合、规模整合、高效整合,形成“党支部+合作社+党员大户+农户”的多主体利益共享模式,实现抱团发展、共享共赢。在此基础上,抢抓“富民兴村贷”的政策机遇,申请扶持资金50万元,从小规模试验,到大规模养殖,迅速走上“小虫大业铺就富民兴村”的道路。目前,小垛村豆丹养殖基地面积220余亩,亩均经营性收入超7000元,净收入超4000元,仅豆丹产业一年可为村集体带来净收入约100万元,并为周边100余农户提供季节性就业岗位,带动村民年增收超3万元。

多元化赋能,提升链条完整性。为了将小垛村豆丹产业做大做强、扩大对外影响力,黄昌松通过搭建三个载体平台,着力打造豆丹产业精品工程。建强“基地”载体。建造60平方米的室内制种车间,建成120亩集科研、展示、养殖、仓储、销售于一体的豆丹文化产业基地,并多次赴江苏海洋大学食品科学与工程学院学习培育优质豆丹卵,年产豆丹卵107斤,为市场提供源源不断的高品质豆丹和优质种源,不断吸引更多的农户加入到豆丹养殖中来,提升带富作用。建优“品牌”载体。品牌建设是提高农产品质量和竞争力的关键,黄昌松深知想让小垛豆丹产业走深走远,就必须要有自主品牌,于是他多方奔走,成功注册了小垛豆丹商标,通过品牌效应提高小垛豆丹的知名度、美誉度,经过长期的运营,小垛村的豆丹品牌效应初步显现,得到了市场的认可和消费者的信任,先锋连云港、先锋灌云等媒体平台先后报道小垛豆丹产业。建好“市场”载体。通过长期的观察,黄昌松发现豆丹交易缺乏专业市场、豆丹加工容易污染环境、豆丹保鲜存储设备较少,严重影响豆丹产业发展壮大。针对这些问题,黄昌松深入全县农贸市场、豆丹养殖大户和村集体走访调研,同时积极争取资金支持和政策扶持,建成一个集豆丹加工、冷藏、交易等服务于一体的综合站点,形成了成熟的产业链,旺季日交易量最高达1万余斤。

书记工作法启示:

发展壮大村集体经济,选准路子是前提,高质高效是关键。小垛村坚持“规模化整合土地、村集体自主经营”增收路径,注重从本村实际出发,坚定豆丹产业发展信心,既符合村情、民意,又有自己的优势、特色,更符合发展的定位、思路,这样才为村集体经济的发展创造了良好条件,实现从贫穷落后的后进村,华丽蝶变为村强民富、治理有效的先进村。

坚持党建引领是发展的基础。唯有坚持党建引领,把党员组织起来,把人才凝聚起来,把群众动员起来,持续盘活村级资金、资产、资源,推动基层党组织全面进步、全面过硬,不断增强基层党组织的凝聚力、向心力和战斗力,乡村振兴才能更有底气、更有保障。

明确路径选择是发展的关键。实践证明,“规模化整合土地、村集体自主经营”是村集体增收的好方法、好路径,要坚定不移走深走实,在全面摸清乡村资源禀赋、潜在优势、产业现状的前提下,突出路径指引、产业牵引,以提升亩均效益为核心、以延伸产业链条为主攻方向,以强村富民为目标追求,因地制宜做好本村的“土特产”文章。

做实党建惠民是发展的根本。发展壮大村集体经济的出发点和落脚点一定是“党建惠民”,要加强资源整合、利益保障,把群众参与、群众受益作为工作根本,不断拓宽农民增收致富渠道,既做大“蛋糕”,又分好“蛋糕”,加快建设宜居宜业和美乡村,推动兴村和富民同步受益、互促互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