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四到户四到人”工作法画好基层治理“同心圆”
——连云区海州湾街道棠梨社区党委书记张泽腊
书记工作法简介:
自2018年担任海州湾街道棠梨社区党委书记以来,张泽腊带领社区“两委”班子用心组织凝聚群众,用情联系服务居民,用力办好民生实事,在多年的基层治理实践中提炼总结形成了“覆盖到户、组织到人,引导到户、宣传到人,走访到户、凝聚到人,联系到户、服务到人”的“四到户四到人”工作法,有效化解制约基层治理效能提升的突出问题,推动党建引领基层治理机制更加完善、居民自治更有活力、公共服务更加精准、群众获得感更为明显,走出了一条党建引领、多方联动、全民参与、共治共享的社区治理新路子。棠梨社区先后获评全国老年友好型社区、连云港市先进基层党组织等荣誉。
书记工作法内容:
覆盖到户、组织到人。“火车跑得快,全靠车头带”。张泽腊深刻认识到,做好基层治理的核心要义就是要强化党组织引领,完善组织体系,推动重心下移。建强支部夯实“内力”。聚焦基层组织建设,在辖区内7个住宅小区成立小区党支部,选树有威信、有影响力的党员担任楼栋长,形成“社区党委为领导、小区党支部为主体、楼栋党小组为骨干、党员中心户为前端”的四级联动组织体系,把党的组织和党的工作延伸到每一个楼栋、覆盖到每一户家庭。主动作为善借“外力”。面对基层治理的“老大难”——物业管理服务问题,指导小区业主委员会成立党支部,推动社区物业合署办公,全面深化社区物业党建联建。同时,推行社区党委领导下的居委会、业委会、物业服务企业“三位一体”运行模式,做到决策共谋、发展共建、建设共管、效果共评、成果共享。一事众议凝聚“合力”。居民事,居民定。为拓宽议事渠道、广泛征求意见,共解居民问题,棠梨社区为7个小区均配齐“六员”队伍,并邀请共建单位、社会组织常态化参加小区议事日活动,用群众智慧解决小区管理、社区治理的难题。在此基础上,创设文化广场板凳会、暖心驿站茶话室等载体,进一步做实群众工作,先后解决棠梨小区停车位管理、翔龙湾小区菜鸟驿站进驻等30多个民生问题。
引导到户、宣传到人。如何增强居民对社区的认同感和归属感,激发居民参与社区治理的热情?张泽腊示范带动,充分挖掘群众身边榜样,用“小事情”讲好“大道理”,以“身边事”感召“身边人”,让更多居民从“旁观者”变成“参与者”。创新多元宣传形式。面对党的创新理论“谁来讲、怎么讲”才能让党员群众更感兴趣的实际问题,张泽腊牵头组建“棠梨讲师团”并亲自担任团长,结合居民实际需要,创新红色理论、橙色德育、金色睦邻、绿色健康、蓝色法治“五彩课程”,打造“红色梨园”文创联盟并培育孵化4支文艺团体,提炼鲜活案例,创新宣传方式,让党的创新理论直达人心。打造书香棠梨品牌。为了让居民心往一处想、劲往一处使,真正认可“棠梨”这个大家庭,张泽腊打造“书香棠梨”文化品牌,带动志愿者服务队、驻区单位、社会组织开展“红心近邻”志愿服务,持续开展国学知识讲座等活动,推动居民素养显著提升。发挥典型正向效应。为发挥好榜样带头作用,张泽腊牵头组建调解、议事、服务、文艺等各类“宝藏能人”库,不断从居民日常点滴生活中挖掘党员先锋、道德模范、好人好事,构建形成“社区建设我出力,社区发展我受益”的良性循环,先后涌现出南超杰、陈亚琴、李恒毕等一批社区治理“带头人”。
走访到户、凝聚到人。为弥补社区治理人手不足问题,张泽腊充分利用辖区资源,发动社会力量,为社区治理注入红色动能。理顺民情工作机制。推行社区“两委”成员挂片联抓、网格员挂包联动、“红管家”挂户联系的“三挂三联”工作模式,建立“四个一”访民情制度,常态开展“到进访”活动,以走访“面对面”促进党群“心连心”。同时,聘请法律顾问,成立“老娘舅”“邻里帮”调解队伍,推动“三官一律”工作室实体化运行,不断提高源头化解矛盾纠纷的能力水平。挖掘社区治理力量。为调动新就业群体参与社区治理积极性,打造连新续航驿站服务阵地,为外卖小哥、快递骑手等新就业群体提供休息就餐、饮水充电场所。以暖心服务为引导,组建新就业群体“星火先锋”队伍,选聘快递员、外卖员担任流动网格员,组织参与平安建设、文明创建等工作,共建共享社区治理成果。健全平急结合体系。紧扣“平时服务、战时应急”要求,动态储备日常照料、水电维修、医疗救治等多个方面平急转化力量。社区党委积极与驻区单位党组织结对共建,设立在职党员到社区报到服务岗位,通过走访慰问、爱心义诊、清理积雪等小事,帮助居民解决实际困难,为关键时刻下沉力量打好基础。
联系到户、服务到人。棠梨社区老旧小区多,老年人口、特殊群体也多。社区党委从打造群众“家门口”的阵地入手,将服务触角延伸至群众身边,让党建惠民不断取得新成效。建好用好党群服务阵地。社区党群服务中心距离最远的小区有2公里,对腿脚不便的老年群体很不方便。为了将服务送到居民“家门口”,张泽腊带领社区“两委”班子整合小区配建用房、物业用房等场地资源,建成了东城海岸、上城小区等党群服务站,形成以党群服务中心为核心的“1+N”服务阵地,通过选派全科社工坐班值守,开展诉求代理、意愿代言、事务代办“三代”服务,为居民提供快捷便利的“家门口”服务。整合资源兴办惠民实事。社区缺乏造血能力,也就缺乏服务群众源源不断的动力。为了打破这一困境,张泽腊发动辖区企业、共建单位等力量,探索实施社区治理“合伙人”模式,搭建“棠梨花慈善公益坊”,设立“爱心棠梨”帮扶基金,做好对困难群众关爱服务。设立“惠民意见箱”,收集群众诉求,对接驻区单位,完成老旧小区地下管网更新、便民充电桩安装、自行车雨棚搭建等17件惠民实事。精准联系关爱特殊群体。创新“三定三有”关爱服务经验做法,建立独居老人、重症患者等特殊群体信息表,分类做好关爱服务工作,做到定人包户有底数、定时巡访有动态、定责服务有质量。探索“居民点单、社区下单、社会组织接单”服务模式,每年开展健康护理、假期托管、技能培训等活动60余场次,服务群众1000余人次。
书记工作法启示:
“四到户四到人”工作法让社区资源由“散”到“聚”、小区管理由“乱”到“治”、干群关系由“疏”到“亲”,也为党建引领基层治理工作带来4点启示:
群众需求是工作方向,要抓深做实小区党建,将生活小家融入治理大家。小区是居民居住生活的基本单元。要把小区党建作为突破口,通过优化组织架构、保障实体运行,将党的组织根系延伸到小区、楼栋、单元,促进资源共建共享,让居民走出小家、融入大家,为更有效能、更有活力、更有温度的基层治理打下坚实基础。
群众关注是工作重点,要深化社区物业党建联建,把关键小事办成民生实事。物业服务联系千家万户,直接关系群众切身利益。要全力推进社区物业党建联建,将社区、物业服务企业、业主委员会等各方力量拧成合力,每月常态开展小区议事日活动,探索多元主体参与基层治理的创新路径,推动物业服务从“有”到“优”。
群众自身是工作力量,要发挥居民自治作用,使工作对象转为合作伙伴。群众是基层治理的主体,基层治理最有效的力量也来源于群众。要注重调动居民的积极性、主动性、创造性,引导居民自我管理、自我服务、自我监督,并强化宣传教育,重视居民思想道德教育、法治教育,发挥身边榜样示范带动作用,用身边人、身边事传递社会正能量。
群众满意是工作标准,要主动联系服务群众,让向心社区成为心向社区。群众满意是我们工作的最高要求,也是一切工作的落点。要坚持联系服务群众,尤其是聚焦一老一小、特殊群体,常态开展入户走访,及时全面掌握“人、地、事、物、情”等动态情况,尽最大努力为群众办实事、办好事,打造人人都能感知温度、得到归属认同的向心社区,使社区更有温度、更具吸引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