连云港党建网
今天是:
当前的位置:>> 首页 >> 宣传专栏 >> 基层党建书记工作法

姜振华:“靠‘浦’+”工作法助力“产业+社区”双向奔赴

信息来源:先锋连云港 发布日期:2025-03-31 浏览次数: 字号: [小] [中] [大]

“靠‘浦’+”工作法

助力“产业+社区”双向奔赴

——市开发区大浦工业社区党委书记 姜振华

书记工作法简介:

工业是经济发展的命脉,社区是社会治理的核心单元。着眼产城融合、互促共进,2022年8月,连云港经济技术开发区试点成立大浦工业社区“大党委”,坚持以系统思维整合各方资源,以用户思维提供精准服务,走出了一条党建引领工业园区社区化治理的新路子。自担任大浦工业社区党委书记以来,姜振华带领班子成员抓党建、强服务、优生态,逐步总结提炼出“靠‘浦’惠通,畅通社企沟通机制;靠‘浦’融桥,搭建多方联动平台;靠‘浦’链通,推动产业融合发展;靠‘浦’护航,提升惠企服务质效”的“靠‘浦’+”工作法,通过构建工业社区“共同体”,推动“企业园区化、服务社区化”,让企业依靠大浦、感觉靠谱,实现企业发展“输血”和园区建设“造血”的双向流动、党建工作与企业服务的双向奔赴。2024年,大浦工业社区被连云港市政府评为“2024年度全市创新项目”,大浦工业社区治理模式先后被人民日报、学习强国等媒体报道。

书记工作法内容:

靠“浦”惠通,畅通社企沟通机制。坚持以党建为引领,将居民社区治理理念嵌入工业园区,依托工业社区党群服务中心这一平台,打破政企沟通壁垒,以强劲红色引擎凝聚辖区资源优势,服务高质量发展。织密社区组织体系,当好工业社区“大管家”。为了破解涉企服务资源不集中、企业需求画像精准性不强、生产经营关联度不足等难题,姜振华带领社区“两委”班子多次协商讨论,决定以社区“大党委”为统领,构建社区、产业、企业“1+N”组织框架,推动驻区单位、企业、群团组织等共同参与治理,凝聚党建惠企的强大合力。目前“大党委”班子中设兼职副书记2人、兼职委员10人,吸纳300余名企业中层及以上骨干进入大浦工业社区企业联络微信群,精准开展线上线下服务,惠及企业党组织51个,覆盖党员956名。完善需求反馈机制,当好企业信息“中转站”。坚持“企业有所呼,社区有所应”,完善“点单—派单—接单”工作机制,通过企业提交诉求、社区党组织派单、职能部门接单的流程,对企业及其产业工人提交的需求和难题进行精准帮扶。完单后,及时跟踪回访做好复盘,不断提升服务的精准度和满意度。联合企业党组织及其他企业代表定期召开议事会,重点围绕公共事务、行业事项、重大活动等共商共建共解,充分调动辖区企业参与治理的积极性和主动性,推动跨部门、跨街道、跨行业间各类主体互联互动、协商共决,已帮助企业解决问题172个,开展活动35场次。赋能需求发展平台,当好惠企信息“传播站”。社区自身力量有限,但姜振华通过“借力打力”,依托中小微企业发展需求平台,积极动员职能部门将人员招聘、公益服务、志愿服务、市场服务、个性服务等资源在社区统一“上架”,并以共建形式提供法律咨询、知识产权保护、政策宣传与解读等服务,帮助企业解决难题。此外,发动联络员加入经发、人社、安全、环保等业务工作群,把相关政策要求第一时间精准传达到企业,确保企业对各类优惠政策应知尽知、应享尽享,累计传达各类信息1000余条。

靠“浦”融桥,搭建多方联动平台。以党建资源撬动社会资源,通过组织共建、资源共享、项目共办、发展共推,做大共建“朋友圈”,为政企、银企、企企之间搭建桥梁,凝聚起服务企业的广泛力量。网格化联企,强化政企对接。网格是社区基层信息的触角,也是治理和服务的抓手。姜振华根据园区地理位置、空间布局、企业规模数量等情况,将社区划分为3个网格并实行“书记+网格员”管理架构,在为每个网格配备2名网格员的基础上,积极引导“红领专员”下沉企业、车间,常态化开展企业诉求收集、惠企政策宣传、安全环保巡查等,形成“部门—社区—企业”工作闭环。目前,已联合经发、执法、应急等职能部门,开展经济普查入户、食品安全管理、高速沿线整治等各类活动40余批次。行动化助企,强化银企对接。为解决企业资金诉求一直是姜振华的心头大事,他多次对接职能部门,争取资金支持。在社区“大党委”的推动下,连续两年开展“‘浦’惠东方 助企远航”行动,与东方农商银行达成长期战略合作。整园一次性授信10亿元,已有6家企业享受普惠信用贷款2300万元,进一步畅通了金融服务供给渠道,稳步推进“做活工业社区、助力实体经济”的战略目标。融入式交流,强化企企互动。社区成立之初,姜振华发现园区内的企业之间互不沟通、鲜少合作,有些企业“跑远路”寻求合作,也不知身边就有合作方。为进一步盘活资源,姜振华带头当起“中间人”,邀请企业负责人和职工参与社区组织的“一月一主题”活动,推动企业发展的“内循环”得到进一步畅通。

靠“浦”链通,推动产业融合发展。党建做实了就是生产力,做强了就是战斗力,做细了就是凝聚力。大浦工业社区锚定新材料产业,以产业链党委建设为突破口,坚持锻长补短,加快集群强链,奋力推动新材料产业做大做强。快速摸清底数,为企筑链。走访工业社区内中复神鹰、江苏奥神新材料等多家新材料企业,全面摸清党组织和党员底数,编制先进制造业集群培育方案,协助推进新材料产业链党委建设,联合打造新材料产业链党建工作站,鼓励行业龙头企业与中小微企业协作,推动重点产业集群化高质量发展。优化运行机制,为链赋能。建立“政企联通、贯穿上下”联络机制,整合各部门力量,绘制企业烦恼指数,及时关注产业链企业的利益诉求,通过线上“企业吹哨·部门报到”平台和线下产业链党委联席会议,为链上企业解决要素供应等问题10余个,实现链上企业抱团发展。强化服务载体,为链增效。实体化运行新材料产业链党建工作站,与大浦工业社区联合办公,同步建设幸福里职工餐厅、大浦公园,为园区企业和职工常态化提供社会保障、综合治理、文化教育等服务。

靠“浦”护航,提升惠企服务质效。坚持需求导向,找准企业发展切入点,以社区化服务模式,做好赋能强企的生产服务功能,推动惠企服务质效更加彰显,不断擦亮工业社区治理成色。一方面,细化服务标准。姜振华深知社区要想管得好,服务得跟上,但要管得精,标准要早建。他带领社区人员围绕项目推进、资金扶持、法律保障、安全生产等事项,细化服务标准,共包括五大类18项服务,涵盖50项具体职能,形成服务项目、服务企业、服务产业的成套做法,推进工业社区规范化建设。另一方面,完善议事流程。建立党建联席会议制度,完善议事流程,邀请职能部门、共建单位、企业方等主要代表共同议事,找出问题解决对策和方案,集中优势力量进行攻坚克难。目前已解决租赁双方、道路绿化、停车困难等各类问题11个。

书记工作法启示:

因产业而兴,又聚而为城。大浦工业社区自成立以来,通过推行“靠‘浦’+”工作法,探索出党建赋能、社区主导、企业参与、社会协同的工业社区治理新模式,也为党建惠企带来3点启示。

将靠前服务作为提升运行效能的着力点。在试运行过程中,大浦工业社区科学划分管理网格,配备专职网格员队伍,通过主动靠前、上门服务,摸清了企业底数,掌握了经营诉求,为精准服务奠定坚实基础。同时,发挥工业社区高精度、全覆盖、易归口等独特优势,推动了企业服务的社区化和管理的日常化。

将模式创新作为优化营商环境的关键点。探索工业集中区管理服务的新模式,通过向上联动职能部门、向下延伸辖区企业,形成了系统协同、一体贯通的治理模式,有力推动了各项惠企政策的落细落实,同时提升了企业问题诉求的反馈效率,为打造营商环境示范区提供了生动注脚。

将党建引领作为汇聚各方力量的落脚点。坚持以党建资源撬动社会资源,以体制内组织带动体制外组织,为政企、银企、企企之间搭建桥梁,凝聚起服务企业的最广泛力量,成为各方资源协同配置的高效平台。在大浦工业社区的有力加持下,企业党组织成为稳企业、助发展的“红色引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