交汇点讯 “家人们,咱家的虾都是海水大虾,非常新鲜,吃进嘴里QQ弹弹的,当季新货放心吃……”正在直播间卖力吆喝的是主播刘菲菲,旁边忙前忙后的是她的丈夫王利民。
刘菲菲、王利民这对“80后”夫妻都是赣榆区海头镇海脐村村民,5年前两人还在镇里经营一家理发店,如今已成为拥有130多万粉丝的电商主播。“当时看到周围很多人都通过电商直播卖海鲜发家致富,正好村里有培训,便萌生了做电商的想法。”王利民说。
在海脐,靠电商直播改变的不仅王利民一家,还带动了整个渔村。海脐是地道的渔业村,3.2平方公里1065户3400多人口,现有近400户海鲜电商,带动了六七千人就业。
“海脐的脐是肚脐的脐,我们这个地方是大海的肚脐,是最幸运的地方。我查阅过,在全国,我们是唯一用脐作为地名的地方。”海脐村党总支书记、村委会主任李加仕告诉记者,“我们这祖祖辈辈都是靠海吃饭,不具备农业地,目前也没法搞旅游,现在我们把渔网变成互联网,换个方式靠海吃海,继续围绕海做文章,用海鲜直播‘流量’撬动共富‘增量’。”
李加仕说,海脐村电商发展大概分三批,第一批是“玩”出来的,第二批是“拼”出来的,第三批是“带”出来的,全村男女老少都玩电商,“80后”、“90后”成为现在的主力军。销售的海鲜也从卖本地到外地的,到“买全球卖全球”,海脐也成为海鲜的集散地。去年,村集体通过滩涂、养殖鱼塘、土地承包等,收入达到530万元,村民人均收入43000余元。
海鲜电商产业的蓬勃发展,改变了沿海渔民卖海鲜的方式。“我当了30年的渔民,以前我们打过来的鱼就靠小贩到市场上去卖,现在不一样了,我成为了一名供货商,我们把全球的海鲜拿过来加工,再通过跟主播合作的方式,销往全国各地。”村民匡才远告诉记者,现在用作冷库的房子是自己旧房子改建的,尽管库存有200吨,但旺季时明显不够用,下一步他打算继续扩大生产规模。
电商的快速发展无疑还给这个海边渔村带来巨大的聚集效应,近几年有不少外地人专门到海脐做海鲜电商,电商进入激烈竞争的局面。“海边的房子根本闲不住,全部都被租出去做电商直播。不过这是一个不断玩新鲜的行业,你没有新的玩法,就会被淘汰。”海脐村党总支副书记李健说。
为了解决电商发展中遇到的瓶颈等问题,村里将党群服务中心打造成了电商孵化基地。“我们党群服务中心比较特别的一点就是没有办公室。”李健告诉记者,除了一楼用作便民服务外,其他空间都免费提供给村民用作培训场地,并邀请专职的老师过来帮助大家,教大家如何制作小视频,如何带货直播,还通过帮助协调贷款,搞好物流快递一站式服务。
如何保持电商的良性有序发展,是海脐村正在做的工作。“品牌化是必不可少,让人们提到海脐就想到海鲜电商。”对此,李加仕有着更加长远的设想,“村里在谋划建设海脐电商产业园,把电商相关配套产业全部进园,形成整体合力,把海脐村打造成为全国海鲜电商第一村。”
行走在海脐村,景泰河贯穿而过,醒目的海脐村24孝竖立在村口、村史馆独具渔村特色、宽敞的农家书屋亮堂整洁……“这些年,海脐的渔民富了,但素养层次还不高,有些暴发户有了钱‘撑’不住,文化建设显得更为迫切重要。”李加仕告诉记者,近年来,海脐村坚持“两条腿”走路,推进“脐心全力,建德立业”文化建设,建设“一河两街两园一中心”,“一河”是脐心河,“两街”就是脐心河两岸的两条街,河东是党建一条街,河西是门(家)风一条街,“两园”是指电商产业园和脐心文化园,“一中心”是便民服务中心,建设具有渔村特色的海脐新农村。
现在的海脐村,和谐文明,风清气正。近年来,海脐村获得了江苏省新农村建设先进村、江苏省造船示范村、江苏文明村、连云港市康居示范村、连云港市先进基层党组织等荣誉,并连续5年保持省级文明村荣誉称号。
新华日报·交汇点记者 刘慧洋
通讯员 杨涛 迟庆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