连云港党建网
今天是:
当前的位置: 首页 >> 组织建设 >> 基层党建

党建惠民在港城19|灌南县:让流动党员在“娘家”“婆家”都暖心

信息来源:交汇点新闻 发布日期:2023-06-30 11:53 浏览次数: 字号: [小] [中] [大]

交汇点讯  6月22日端午节,近百名在杭州从事快递、外卖、运输等行业的灌南人聚集在“七叔之家”,吃粽子、话家常,诉说着在杭州扎根之旅,追忆着对千里之外家乡的思念。“端午是一家人共享安康的日子,流动党员党委是所有在杭州灌南人的‘家’,作为‘家长’,我们希望老乡们在杭州过一个祥和美满的端午节,吃好、喝好、睡好,在这儿安心、舒心、顺心。”邵中国说。

邵中国是灌南县驻杭州流动党员党委书记,因家中排行老七,大家都亲切地称他“七叔”。从2000年只有16个人的流动党员党支部,到如今有200多名党员的灌南县驻杭州市流动党员党委,邵中国看着党员人数和组织规模不断壮大,心里特别满足。“我们灌南人呀,在杭州工作的多,有3万多人,我们都挺团结,在外都要相互照应嘛。”帮找工作、维权、志愿服务……如今,邵中国几乎专职为灌南在杭的老乡们服务。

1.jpg

经济下行压力大,最近就业的机会变少了,难度增加了,如何提升老乡的就业竞争力,成了邵中国这段时间一直思考的问题。

“只有找着工作,才能安下心来,让家里人放心。”邵中国借助多年来积累的资源人脉,积极发挥流动党员党委的影响作用,多次联系灌南和杭州的人社部门、专技学校,与他们签订协议,每月为在杭州务工的老乡举办技能培训班,让他们学有一技之长。

同时,依托流动党员党委下属的创新创业党支部,不定期组织开展创业沙龙,邀请创业有成的和有创业意向的老乡现场座谈,面对面交流创新创业的宝贵经验。“只有更多的老乡在这里创办企业、开办公司,我们这个群体才能更强大,为更多想来杭州务工的家乡人提供强有力的支持和保障,也才有更大的能力回馈家乡。”每次谈及创业的成功经验,创新创业党支部书记支世军总是毫无保留地告诉老乡们。

2.jpg

目前,灌南县有20多万人外出务工,其中常年在外流动党员有3700余名。灌南县聚焦外出务工群体党建工作,以杭州市、苏州市、上海市等流动党员集中地为先行区,成立流动党员党组织和流动党员之家,对流动党员进行流出地、流入地两地“共建共管”,实施“服务老乡、服务他乡、服务家乡”三服务工作法,走出了一条“离乡不离党、流动不流失、长期受教育、两地显作用”的党建新路子。

“党支部组建之前,这些党员很少参加组织生活,或偶尔回家乡参加组织生活。流动党支部为灌南在外党员找到了组织,有了参与活动的主阵地,也更有利于加强在外流动党员的管理,为引导流动党员回乡创业提供了平台。”灌南县委组织部组织一科科长吴文会说。

党支部正带给在外的灌南人实实在在的帮助,逐渐成为在外拼搏灌南人坚强的后盾。“我早在上世纪90年代就到苏州打工了,但无论走到哪里,我始终牢记自己是一名党员,为家乡人在苏州创业就业四处奔走,是我应尽的义务和责任。”灌南驻苏州创业人员党支部书记赵传华说。近年来,他依托苏州市连云港商会平台,广泛收集用工信息,主动和用工单位联系,为来苏州务工的家乡人牵线搭桥、排忧解难;对有创业意向的党员群众,帮助报项目、跑手续;成立“法律顾问团”,解决在外就业劳资纠纷问题。

3.jpg

“吃水不忘挖井人,流动党支部建立起来后,在‘家乡’与‘他乡’之间构筑起一道‘连心桥’,集聚了一大批能人巧匠,他们在资金、人才、信息、市场等方面,有着天然优势。”赵传华说。随着国家大力实施乡村振兴战略,在流动党支部的倡议下,许多驻外流动党员将技术、资本、项目、人才带回家乡建设的最前沿,“还巢凤”们掀起了一波又一波反哺家乡的热潮。近年来,灌南流动党组织每年组织党员开展带回一条致富信息、提出一项发展建议、引办一个发展项目、献出一片帮扶爱心、传教一门科学技术的“五带回”活动,累计有260多名外出人员返乡创业,吸纳4000多名劳动力就地就业。

4.jpg

“乡村振兴,关键在发挥基层党组织核心作用,凝聚各类人才施展才华。”灌南县委组织部相关负责人说,在全县所有乡镇设立乡村振兴人才党支部,灌南依托上海、杭州、苏州等地流动党组织,主动对接服务各类能人,把优秀人才吸引到党组织,引导他们回乡创业、振兴家乡,让在外人员“流”而有家、“流”而更有为。

新华日报·交汇点记者 赵芳

通讯员 杨涛 迟庆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