交汇点讯 花红叶绿,夏日行走在连云区云山街道的老君堂村,平整的水泥路整洁如新,花园般的村庄引人入胜,既有背倚后云台山的幽静,又有一步直达城市的繁华。
“别看现在很漂亮,搁以前我们老君堂还是个贫困落后村呢。”老君堂村党委书记、村委会主任徐成军感慨道:“以前,老君堂村是农村,我们村村民长期存在‘靠山吃山,靠海吃海’的惯性思维,后来划成了新城区,我们村集体经济就面临一个问题——‘村民干什么,集体靠什么’?”
2007年,老君堂村深挖自身现有资源,在利用原有资产建设了4000平方米综合楼的基础上,又盘活了辖区内嘉泰城市花园小区的8000平米门面房,大力发展租赁产业,赚了属于自己村的“第一桶金”。尝到“甜头”的老君堂村“两委”班子并未停止思考:如何抢抓城镇化发展机遇,把村集体经济收入这块“蛋糕”做大?
2015年,一个偶然的契机,徐成军从嘉泰房产开发商那了解到他们想要重新聘请物业公司。“物业是劳动力密集型行业,我们村当时闲置劳动力较多,成立物业公司不仅可以解决村民就业问题,还能创收,一举两得。”说干就干,就在当年,老君堂村全额投资成立了村属物业公司,而第一个服务的小区就是嘉泰城市花园。
“现在的物业服务真的是太好了,上午我家厨房下水道堵了,一个电话他们就来了,还只收材料费,多余的钱一分不要。”对于2016年就搬来嘉泰城市花园的宋礼荣来说,自从老君堂村组建村属连云港市老君堂物业管理有限公司接盘嘉泰城市花园物业以来,入住小区的幸福感、安全感、满足感都直线上升。
“就在我们大家伙都准备撸起袖子加油干时,第一个大难题就出现了,受之前物业影响,住户们不愿意交物业费。”老君堂物业公司嘉泰花园项目经理王美玲回忆道。但是,很快徐成军的一句话又让大家坚定了信心:“不要怕前期花钱,只要服务好了,物业费收取就不会难!”
先后投入300余万元用于嘉泰城市花园小区日常维修、便民设施打造,有效解决车辆乱停、杂物乱堆、污水乱排等多个难题;延伸停车、充电、配餐等拓展服务,布点建设3个大型停车场,配套建设1个3500平方米便民疏导点,投资建设1个区级配餐中心,按需建设80个新能源电动汽车充电桩、560余个电动自行车充电桩……坚持“民有所呼、我有所应”,老君堂村在实打实的品质服务基础上,强化“造血”功能,不断拓展增收项目,推动小区物业满意度和物业费收缴率“双提升”,物业经济发展道路越走越宽。
“实践证明,我们尝试发展物业经济的路子是正确的,物业项目的发展助力了我们村集体收入实现稳步增长,从2007年的50万元增长到2022年的1210余万元。”徐成军说道。截至目前,老君堂村属物业公司成功入驻服务4个小区,现有工作人员163人,均为本村村民,新增门面房12000平方米。
“陈老板来份炒粉!”“好嘞,要什么口味的?”……傍晚,核电二村北门的“陈老四炒粉”售货亭前,前来排队的顾客络绎不绝。“以前嘛,我们都是流动摆摊,客流量啥的都不固定,现在有了这固定的小屋,不仅来买的人多了,也不用担心摊子周围的卫生被吐槽了。”创业青年陈绵勇满意地说道。
物业经济的如火如荼并未阻止徐成军“向服务城市找机会、谋发展、要效益”的继续尝试。老君堂村在核电二村小区周边配套了10个售货亭,一方面用于解决城市整治难点,另一方面这些售货亭的租赁对象多为特困群体、残疾人员,也为特殊群体解决了就业生活难题。同时,为解决核电工作人员通勤车乱停放问题,老君堂村“两委”还盘活10亩闲置荒地,改建大型停车场进行租赁,可为村集体增加年收入25.5万元。
2021年,老君堂村通过农村产权交易平台,引入市场化竞争机制,对便民疏导点肉类摊位进行公开招标,推动摊位年租金由7万元增长至28万元,形成新的创收增长点。“我们村没有什么光鲜的大项目,但是我们能够始终做到抓大不放小,不仅要抱住西瓜,更要抓住芝麻,利用有利条件和有限资源,聚少成多,实现利润最大化。”徐成军自豪地说道。
富民兴村的效果如何,关键还要落到村民腰包鼓不鼓、生活好不好来检验。“我现在每个月除了能拿到2080元的企业职工退休金,还可以领一笔190元的养老补贴。”提及退休之后的福利待遇,67岁的村民徐成云高兴地跟记者分享道,以前大家都向往过着城里的生活,人人都有退休金。没想到现在在本村不仅拿到了退休金,每年还有各项福利待遇,而且就连城乡居民医疗保险和意外险费用的430元都是村集体承担的,不用花一分钱。此外,为了确保在做大村集体经济收入“蛋糕”的同时,把“蛋糕”切分公平,老君堂村还进行股份制改革,让村民变股民,人均每年分红3000元。
近年来,老君堂村坚持党建引领富民兴村,多方挖掘增量潜能,将以前的贫困落后村发展成如今的强村、富村、美丽乡村,用实际行动展示着“城里有的村里也有,城里没有的村里还有”的美好前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