交汇点讯 行走在徐圩新区石化产业基地,一条条管廊犹如巨龙熠熠生辉,源源不断地将原料通过这些巨型“血管”输送到基地内的各大石化装置,为石化集群发展“供能供氧”。片片湿地内,一群白鹭在其间啄食飞舞,与“钢铁巨龙们”做起了邻居。
一片滩涂,经过十几年的发展,强势崛起一座世界级绿色石化“超级工厂”,正是新时代连云港高质量发展的生动缩影。在建设世界一流企业征程中,如何更好推动党建工作与产业深度融合?因石化产业基地而生、随石化产业基地而长的江苏洋井石化集团,聚焦产业发展推进“链”上党建,在现代化产业体系构建上“勇挑大梁、走在前列、多作贡献”,为推进石化基地高质量发展提供了一把“金钥匙”。
瞄准石化产业布局、重点项目建设、科技创新示范、绿色低碳发展,江苏洋井石化集团充分发挥党建工作的定向导航作用,在重点产业链稳链强链补链——
公用工程岛、天然气管网、LNG储备站等一批批重点公用设施投入建设,满足入园企业蒸汽、天然气需求及氢气、氧气、氮气等工业气体需求,为石化产业基地重大产业项目建设和生产提供坚实的物料及能源保障。
港口码头、化工仓储、管廊管网、化工物流、油气站、贸易租赁,设备检维修清洗、包装材料、检验检测、危化品运输等一系列的专业石化供应链载体和服务,推动石化产业基地的上下游供应服务全覆盖。
安全环保、应急救援、智能化管控等公共管理平台,引进了国内领先和国际先进的成熟管理体系,促进石化产业基地绿色、可持续发展。
“我们以党建工作领航企业发展,打造‘党建+产业’发展共同体,推动实现‘党建红’与‘产业蓝’深度融合、双向奔赴,护航项目落地。”江苏洋井石化集团相关负责人说。
筚路蓝缕,砥砺奋进。每当夜幕降临,站在园区,望着眼前炼化罐、钢结构如林而立的不夜城,现任中星能源公司副总经理赵计伟对这八个字的理解就深一层。在他看来,把支部建在项目上,党旗插在工地上,党建引领是徐圩速度的背后“引擎”。
去年连云港突发疫情期间,时任洋井石化集团采购管理部副部长的孟祥进,负责盛虹炼化一体化项目生活和生产区核酸检测统筹协调工作。“盛虹炼化一体化项目是国家重点推进项目,当时项目现场有2.1万名建筑施工人员和3400余名石化产业工人。”孟祥进说,到达岗位后,他迅速组织公安、城管和党员志愿者组成“红色战队”,对接协调人员组织、点位设置、物资发放等环节,“最忙时,连续十来天每天只睡3个多小时。期间,近2.5万人的核酸检测有序进行,项目生产调试没间断过。”
把先锋力量汇在“链”上,优化产业服务。洋井石化集团建立党员示范岗和党员先锋队,在急、难、险、重任务中,许多个像孟祥进一样的“红色先锋”冲在一线,通过党建工作凝心聚力助力项目建设“加速跑”。
“你看,管廊的每一段都有一个工业二级节点解析二维码,手机扫码后,这段管廊的运行状态、管道布置以及管道的事故应急处置信息就一一展现,帮助我们第一时间进行应急处置判断。”正在巡检管廊的王贤志向记者介绍。
公共管廊项目是江苏洋井公用管廊有限公司主要承建运营项目,获得“省建筑施工标准化星级工地”荣誉称号。“当初施工时受疫情和雨季影响,建设工期大大缩短。”江苏洋井公用管廊有限公司办公室负责人罗越说,“为了确保如期完工,我们成立党员先锋队,抢时间,争速度,保安全,全体党员职工主动放弃节假日休息在施工现场推进管廊建设。”
让党旗在生产管理一线高高飘扬。该公司推行“双向进入、交叉任职”机制,公司决策管理层兼任公司党支部班子成员,党支部在项目一线、生产一线、职能部门中设立5个党小组,“我们通过开展‘亮身份、树形象、比贡献’实践活动,用党建工作引领企业发展、推动效益提升。”罗越说。
推进产业链党建工作,不仅要坚持党员先锋力量的示范引领,更需头部科创载体的“磁吸效应”。在生态环境质量管控中心,常驻的清华大学博士科研团队正在进行VOCs高效治理和二氧化碳捕集及资源化利用等项目研发。“我们联合中科院大气物理研究所、清华大学等科研团队共同建设相关实验室,致力于石化基地生态环境质量改善和企业环境治理技术攻关。”生态环境质量管控中心相关负责人邵建建说。
除了清华大学博士科研团队,江苏洋井石化集团还推动中科院、天津环科院、华能集团等其他众多知名的科研院所、知名企业在园区常设科研机构,通过组织带动、创新驱动等方式,不断构建起“大党建、强联盟、优孵化”的一体化创新发展新格局,扩张“产业大脑+未来工厂”生态圈,全面提升石化基地产业项目环保管理水平。江苏洋井石化集团人力资源部相关负责人说:“组建‘红色卫士’‘科技堡垒’等专业化科研创新和运管团队,推动石化领域绿色低碳发展,激发发展动能,也为未来发展重要的高端产业项目储备了人才。”
走进连云港石化产业基地运管服务中心,一块块充满科技感的大屏幕映入眼帘,园区内各企业安全、环保、能耗等各项数据一目了然。运管服务中心是由徐圩新区管委会组建,江苏洋井石化集团运营的综合管理服务平台,实现了“能源保障、安全管控、环境监测、应急联动”一体化监管和服务。
作为园区的“智慧大脑”,该中心以党建服务多维度产业为核心,通过“党建引领+数智服务+精准指导”的工作思路,以链串点,以“党建链”带动“服务链”。“我们组建红色‘数智管家’,通过开放一系列应用场景给石化基地内企业,与企业协同联动,将信息化深度融入安全生产工作。每个党员结合自己的专业领域,定期对数据进行分析、研判,与国内科研院校进行产学研交流合作,构建预警分析模型,将党建与数字分析、理论创新深度融合。”运管服务中心数据分析员明强说。
“红色引擎”为企业发展增定力、聚合力、强动力,多年来江苏洋井石化集团以党建这条“红”线串起产业链高质量发展的“同心结”,推动一大批“含金量”更高、“含绿量”更足、“含新量”更多的好项目集聚徐圩新区,勾勒出石化基地高质量发展的美好蓝图。
新华日报·交汇点记者 赵芳
通讯员 杨涛 迟庆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