做一名合格党员,干好本职工作是重要前提。在港城,有这样一批批人,他们立足岗位担当作为,挑重担子、啃硬骨头,把自己的事情做精做实做到位,用热血和汗水推进了事业发展、赢得了人民赞誉。今天,让我们走近部分“港城先锋”,向先进看齐,向榜样致敬。
潜心钻研攻难关
“王总工牵头发明的‘引孔植桩再锤击法’十分安全高效,不仅提前30天完成任务,还解决了环境污染问题,节省资金超1000万元。”被同事们称赞的“王总工”名叫王晓军,是江苏东浦管桩有限公司施工部的总工程师,同时也是公司劳模创新工作室党支部书记。
从业多年来,他始终以优秀共产党员的标准要求自身,结合工程实际钻研各类规范、规程、图集以及相关专业知识,先后撰写《浅议管桩余浆回收》《管桩施工质量管理的工艺》等论文10篇,记录工程案例200多个,为企业规范高效施工提供了技术支撑。在项目推进遇到瓶颈时,他不等不靠,组织党员开展自主研发,突破了一个又一个技术关口。比如在面对连云港海淤地质、市面无合适防腐管桩和方桩产品困境时,王晓军带领团队持续攻关三年,推动高强高耐久防腐管桩和预应力混凝土方桩研制成功并投放市场,该产品被评为省高新技术产品,获国家发明专利2件,美国专利1件。
他在长期的地基基础施工中不断探索,先后参与申报了“一种便捷的管桩连接器”等国家专利22项,其中发明专利10项,已获授权5项,“沿海特殊地质使用的防腐管桩”获第十六届国际发明银奖和全国建材联合会革新奖三等奖。
水产“弄潮儿”带富众乡亲
“今年的牡蛎长势喜人啊!”站在村码头的水泥台阶上,连云区连岛街道东连岛村党员王华忠仔细观察着海域的水温水色和牡蛎生长情况。
随着近海渔业资源日渐枯竭,王华忠积极响应退渔还海号召,和村集体一道搞起了水产养殖。为了提高牡蛎品质、增加亩产收益,他一边向水产专家、业务书籍拜师取经,一边在育苗场探索实践,功夫不负有心人,牡蛎产量和质量得到了稳步提升。
“一人致富不算富,大家都富才是富,作为党员,我要带好头才行。”从合理控制牡蛎苗种的挂苗密度,到如何清理养殖筏架附着物,王华忠知无不言、言无不尽,将掌握的经验技术毫无保留地分享给村民,并在养殖过程中做好全程指导,出现问题及时解决。近年来,在王华忠的技术指导下,东连岛村牡蛎养殖发展迅猛,目前已实现年销售生蚝5000余箱,产值超50万元。
尽心尽责送好每一件
组织卸货、分拣、出库……天蒙蒙亮,身着工作服的胡耿已经开始了一天的工作。作为快递网点负责人,他不仅要组织网点的运营管理,还要配送一定数量的快递,加班加点在所难免。身为一名共产党员、一名退伍军人,他从不言苦言累,在做好本职的同时,力所能及地帮助工作对象纾难解困。
“记得在一个寒冷的冬夜,一晚忙碌下来,快递送到了最后一个,其实当时只要送给收件人就可以休息了,但见对方是老年人,便帮她开箱查验,发现儿子寄错药品后,老人十分着急”。胡耿回忆道。面对如此境况,胡耿一边舒缓老人情绪,一边拨通老人儿子电话核实药品信息,待确认后迅速奔赴药店为老人买到了所需的降压药。面对连声的感谢,胡耿微笑地说:“这是每个人都会做的事,没什么的。”
2021年,胡耿光荣当选为连云港市第十三次党代会代表,他积极履行代表职责,主动为快递行业发声,并将党代会精神带回基层,带到“快递小哥”群体中,让大家信心更强、干劲更足。“送快递虽苦,却很有收获,未来将继续坚守这一平凡岗位,用心去服务好每一位客户,努力赢得他们的信任,以实际行动践行一名共产党员的初心使命。”
护学路上最鲜亮的一抹红
1999年,王笃智来到当时的赣榆县马站中学(后改名为柘汪二中)任教,学校是苏鲁交界山区的一所偏远的农村中学。“当时路面没有硬化,照明设施不全,加上村庄分布较广,学生上下学路上存在安全隐患。”为保障学生安全,王笃智决定每天放学后护送学生们回家。当时他还不会骑摩托车,硬是逼着自己在一天内学会,膝盖、手掌在几次跌倒后磕破了皮,他都全然不顾。就这样,王笃智和几位青年教师开始骑摩托车护送结束晚自习的学生回家,一干就是二十多年。
这二十年里,他救助过被摩托车撞倒、肇事者逃逸的学生,也救起过暴雨天不慎落水的学生……护学路上为学生排险解难的经历,让王笃智更加坚定了护学到底的决心。“党员教师发挥先锋模范作用,除了在课堂上传道授业,还应保障好学生的课前课后,让他们在安全舒心的环境中学习成长。”在王笃智和其他几名教师的带动下,2009年,学校决定将护送车队组织化、正式化,党员教师带头响应学校号召,护送车队的规模扩大到22人。2013年,学校合并迁入柘汪新城,“爱心护送车队”又在新校区延续,护送队伍也随之增加到40多人。不管天气好坏,不管工作多忙,真正做到了“爱随车行”。
一路走来,王笃智的护学行程累计十万余里,他也成为学校护学时间最长、行程最多的车队成员。他不仅在护学路上做榜样,还在教学上做示范,多次荣获市、区先进个人表彰,成为师生学习的榜样,很多被他护送过的学生大学毕业后回校任教,全部加入“爱心车队”,继续爱的传承。
退而不休的贴心人
“老哥,我来做退休认证,又要麻烦您了!”在连云区墟沟街道栖霞社区中华新村小区党群服务站,一张圆桌,一把椅子,就是党员肖加富为老年居民办理退休认证的“办公室”。“只要没啥事,来这里都能找到我”。作为社区的老党员,今年78岁的肖加富坚持退而不休,主动学习退休认证业务,再手把手指导其他老年人,日复一日,已累计帮助980余人完成认证。从政策宣传到文明宣讲,从引导文明养犬到参与卫生扫除,从维护社区环境到整治背街小巷,总能看到肖老依旧矫健的身影。
除了居民信任的“老大哥”,肖加富还是所住粮食接运站小区的“大管家”。小区建于20世纪90年代初,体量小、人口少,仅3栋96户,没有物业愿意入驻,德高望重的肖加富便被大家推选为小区自治带头人。他充分发挥熟悉小区、经验丰富的优势,组织党员和居民代表每月开展小区议事,征集存在问题、商讨解决方案,并积极同社区反馈对接,帮助小区解决屋顶漏水、下水管拥堵、楼栋灯损坏等“急难愁盼”问题50余件。如今,在肖加富的牵头下,小区电动车充电桩正热火朝天地建设。“建成后,大家伙下楼就可以充电,既安全又方便,再也不担心‘线在天上飞’了!”对此,肖加富满怀期待。
通讯员 王川 臧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