连云港党建网
今天是:
当前的位置: 首页 >> 宣传专栏 >> 高质量发展看港城

高质量发展看港城·党建引领篇③|以久久为功的精神全力书写乡村振兴帮促新答卷 ——省委驻赣榆区乡村振兴帮促工作队实践与启示

信息来源:交汇点新闻 发布日期:2023-11-30 22:08 浏览次数: 字号: [小] [中] [大]

赣榆地处苏鲁交界、海州湾畔、黄海之滨,是江苏“北大门”。省委驻赣榆区乡村振兴帮促工作队坚持系统谋划、务实推进,用心用情为发展聚力,为产业赋能,为治理提效,着力探索赣榆乡村振兴帮促新答卷。

用好改革关键一招,真帮真促提升振兴内生动力

谋定而后动,方能笃行以致远。为把情况摸清、问题吃透、节点找准、措施务实,帮促工作队深入产业园区、生产车间、田间地头、群众家中,开展专题调研45次、专题培训8次,在反复调研论证的基础上,确立了“136”帮促思路,“1”为打造一个“榆兴先锋”品牌,“3”为明确聚焦赣榆区党委政府乡村振兴总体部署、乡村振兴薄弱环节、基层百姓的迫切需求三个方面开展乡村振兴帮促工作;“6”为实施六大工程,即产业项目“增效提质”工程、基础设施建设“最后一百米”工程、乡村一老一幼帮扶“双百”工程、农产品消费帮促“五进”工程、乡村振兴人才队伍“四优”工程和党建引领乡村治理“七个一”工程。科学编制2年帮促工作规划,围绕巩固拓展脱贫成果、乡村产业提质增效、人居环境提升、乡村建设、加强和改进乡村治理,确定42项重点工作,切实将乡村发展、乡村建设和乡村治理绘在一张蓝图上。

“每个村的情况都不一样,只有针对每个村的实际情况去制定具体帮扶方式,才能做到真帮扶、帮扶好。”黑林镇阚家岭村第一书记陈雨峰说。实现乡村振兴,因地制宜、因势利导选择合适的发展路径和模式是关键。帮促工作队常态化开展“心连心访村民、面对面解难题”调研活动,注重保留“乡土味道”,为每个村庄“量身定制”帮促方案。在阚家岭村,围绕“一老一幼”两类群体现实需求,聚焦乡村发展、乡村建设、乡村治理三个方面,开展基层党建夯实、乡村产业发展、人居环境提升、乡风文明塑造、乡村治理提升“五大”行动,在村南北主干道9个区域实施9个产业发展、惠民富民项目,串点成线打造“5分钟”休闲生活圈,以“富裕夯和、美丽怡和、文化熏和、治理促和”打造独具特色的高颜值高品质乡村。在新合村,围绕提升4个自然村凝聚力,打造“人文赣马 最爱新合”品牌,实施“合聚民心”广场建设等凝聚力提升项目,村庄凝聚力、向心力进一步增强。

扭住发展第一要务,求实求效打通振兴关键渠道

乡村要振兴,产业必振兴。帮促工作队放大有限资金最大效益,优先支持示范性带动性产业培育项目,以产业发展激活乡村振兴“新引擎”。投入800万元助力黑林镇智能科技纺织产业集中区建设,建设现代化标准厂房5700平方米,预计增加税收200万元,村集体经济年增收30余万元,带动百余人实现“家门口”创业就业。投入800万元实施赣马镇年产200万套服装的加工生产标准化厂房项目,建设标准化厂房7000余平方米,预计年增加税收250万元,村集体经济年增收40余万元,持续增强村集体造血功能。“有了产业,我们就有了增收的来源,也就有了发展的底气。”赣马镇新合村第一书记李尊庆说。

注重整合资源、汇聚力量,是实现乡村振兴的重要路径之一。“我们不仅是一个小小的工作队,我们还有后方单位的强大支持,必须要发挥好桥梁纽带的作用,让更多专业力量汇聚助力赣榆乡村振兴探索。”帮促工作队队长曹晓飞说。在帮促工作队的积极努力下,促成江苏交控机关党委和赣榆区委党建共建,成功协调江苏交控下属东部公司,投入2850万元扩建赣榆海头收费站出口、拓宽连接线道路,呼应苏鲁海产品批发市场改造扩建,助力赣榆海鲜电商更高效及时通达万家;促成江苏交控人才集团与赣榆区委党校战略合作,组织7批次340人次到赣榆培训学习,助推第三产业高质量发展;促成苏州姑苏区沧浪街道党工委与黑林镇党委结对共建,建立互访互动互促交流机制;促成江苏海洋大学“三农”工作专家来赣榆调研指导,博士团队为赣榆家庭农场等送指导上门近百次。

消费帮扶是巩固拓展脱贫攻坚成果同乡村振兴有效衔接的重要举措,是带动群众增收、助力乡村振兴的强大力量。帮促工作队实施赣榆特色产品“进高速、进机关、进校园、进平台”行动,精选赣榆海苔、大米、猕猴桃等特色农产品,参加第二届江苏对口支援协作合作地区特色商品展;与江苏和泰高速公路经营管理有限公司签订战略合作框架协议,在江苏京沪高速全线服务区设立乡村振兴馆和赣榆特产专柜,推动赣马牛羊肉、黑林蓝莓等农产品入驻服务区、江苏交控京“汇苏特”线上商场等,帮促助力村集体经济增收近40余万元。

恪守为民造福初心,用心用情提升民生温度

群众生活中的每一件“小事”,都是帮促工作队心目中的“大事”。帮促工作队坚持“花小钱办大事”,投入565万元、撬动120余万元,实施20个惠民项目。修建“便民路”7条3570米,硬化总面积11460平方米,黑化道路3条1600米11665平方米,新建“利民桥”6座;实施“护民路灯”项目,新加装太阳能路灯432盏,更换损坏路灯119盏;援建“惠民医务室”1个,建设“亲民活动中心”3个,探索爱民“小公园、小花园、小果园、小菜园”建设,村庄面貌焕然一新,村民幸福感持续提升。积极构建乡村治理共治共享新格局,组织开展“板凳议事会”“治理微积分”“乡风文明红黑榜”等自治活动,建立帮促项目村民监督小组,进一步调动村民积极性、提升村民参与感。帮促工作队队员、黑林镇大赤涧村第一书记杨殿闯和赣马镇大毛庄村第一书记刘辉一致表示,农村的传统文化有很多精彩内容,下一步帮促工作队还将探索更多有效的方式方法,来推动文化知识转变成乡村振兴的帮促成果。

帮促工作队积极实施乡村一老一幼帮扶“双百”工程和“未来之星”大学生助梦计划,开展春节中秋等重要节日走访慰问、文艺下乡、“好婆婆”等评选活动143次,争取经费近70万元,走访慰问帮促镇村老人、儿童等。实施“梦想改造+”关爱计划,探索“微关爱”等困境青少年常态帮扶机制,为儿童打造“梦想小屋”。邀请省妇女儿童福利基金会、爱心企业等33家单位,开展健康义诊、爱心助学、文艺下乡等活动,为帮促村捐赠净水器、投影仪、书包、书籍、空调、健身器材、儿童玩具等实物48万元。推进医联体建设,促成赣榆区人民医院加入东南大学附属中大医院医联体,医学专家定期赴赣榆坐诊,建立“一线手术室”,完善一批“健康医养”阵地,改造村卫生室1个,捐赠医疗器械1台,百姓在家门口就能享受到高质医疗服务。“如何为当地培养一支技术一流的医疗队伍,如何使帮促医疗成果最大化这两个问题,一直是推动我开展工作的指向标。”东南大学附属中大医院帮促工作队队员裴贵兵说。

通讯员 王磊 杨晶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