交汇点讯 “相大夫,请你帮我测测我血压和血糖是不是又高了?”秋冬交替,家住连云区墟沟社区的72岁居民白振远稍有不适的第一反应不是给子女打电话,而是咨询他的家庭医生相茹。
当下,在墟沟社区像白振远这样签约家庭医生的居民还有很多,他们的信任源于对连云区墟沟社区卫生服务中心的肯定。
从2020年之前不足3000平方米的独立小院区到辐射主城区一院五区新格局,中心总面积达12000平方米;从2017年服务一个街道的5万余名居民到现在的3个半街道10.4万余名居民;从2017年每天3—5人到如今700余人的诊疗人次;从5年前的不足10万元到如今15万元的平均职工工资……从一家渔港“小医院”到如今各项指标排名均名列前茅,连云区墟沟社区卫生服务中心的成功“逆袭”,有人直呼是“奇迹”,而连云区墟沟社区、海州湾社区卫生服务中心主任吴敏霞却直言:“这是我们把患者放在第一位后,患者对我们的肯定。”
同大医院提供的大平台相比,基层医疗机构无论是手术水平还是科室种类并不占优势,为何连云区墟沟社区卫生服务中心能获得如此多的居民“肯定”?“既然我们做不了‘大手术’,那我们就想方设法打通为民服务‘最后一公里’,提供家庭医生上门签约服务。”吴敏霞说道。
从2016年全国试点家庭医生签约到个性化签约包再到“点单式”项目库签约,连云区墟沟社区卫生服务中心一直坚持“创新签约”导向,首创“墟沟模式”个性化家庭医生签约方式,根据辖区划分组建17个具有专科特色的家庭医生团队,并在基本公共卫生免费服务中融入商业保险、运动干预、预约上门和家庭病床等创新项目,附近的居民可以根据自身需要自动选择。“另外,我们还会根据不同的患者需求制定特色服务项目,例如在妇儿签约服务项目中融入中药熏蒸、督灸、腹直肌训练等疗法,为宝妈提供产后康复服务,开展小儿中药贴敷、小儿穴位推拿等助力儿童健康发育。”连云区墟沟社区卫生服务中心主治中医师相茹补充道,通过个性化签约引领,如今前来就诊的居民也越来越多。
在连云区墟沟社区卫生服务中心的公告牌上经常能看到这样一幕:“明天上午市第二人民医院皮肤科专家张学玲主任在东园分中心坐诊,欢迎有皮肤方面问题的患者前来咨询就诊。”“即日起市东方医院眼科主任孙玉亮到东园分中心坐诊,集齐各大医院专家主任坐诊,全心全意为大家服务。”……不出街道,附近居民也能挂上“专家号”,“这在过去想都不敢想,以前我们以为这儿只能打疫苗呢。”墟沟社区居民蒋女士笑道。
改变源于墟沟社区卫生服务中心与市三级医院建立的紧密型医疗联合体。“医联体上级医院会经常派驻多名专家长期在我们这开展‘传帮带’工作,他们不仅在医疗技术上给予我们支持,还帮我们孵化了一批优秀的省、市级特色科室,培养了一批精英卫生骨干人才。”墟沟社区卫生服务中心副主任王亚介绍说,截至目前,中心已先后创成江苏省呼吸内科、中医针灸科等省级特色科室2个,连云港市妇科、儿童哮喘科等市级特色科室5个,省级糖尿病并发症筛查工作站1个,服务能力和医疗水平持续提升。
“推动医疗卫生工作重心下移、优质医疗资源下沉,提高基层医疗卫生服务能力,努力保障城乡居民就近享有公平可及、系统连续的基本医疗卫生服务,是基层卫生健康工作的出发点和落脚点。”连云港市卫健委基层卫生健康处处长周海涛表示。
近三年,共培养31名骨干人才,其中省级骨干11名,吸引35人从二、三级医院转岗加入,在连云区墟沟社区卫生服务中心不仅能引得凤凰来,还能助力凤凰飞。“除了跟专家学习,2017年,我们在连云区卫健委的支持和指导下,还对中心管理和绩效考核机制进行了一系列大刀阔斧的改革,比如在全市首次试行‘家庭医生签约服务费每月考核兑现’激励机制,根据中心发展情况实行绩效考核一年两次以上的动态调整机制,积极落实人才专项补助等,确保人才‘引进来,留得住’。”吴敏霞说道。
不拒众流,方为江海。如今的墟沟社区卫生服务中心职工人数已由6年前的不足30余人增加至110人,中高级职称比例由原来的不足20%增加至61.5%。“没有什么是不可能的,只要我们做好基层卫生健康的最强‘守门人’,就会有越来越多的居民愿意走进我们社区医院。”对于未来,吴敏霞充满信心。
交汇点记者 杨袁鑫
通讯员 侯帮福 宋任重 李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