前不久,纯电动拖轮“云港电拖二号”载着国内港航业专家缓缓驶离连云港37号泊位码头,自此,全球马力最大的纯电拖轮正式在连云港港口交接启用。这条由连云港港口控股集团鸿云实业有限公司建造的纯电拖轮不仅将为连云港智慧港口、绿色港口的建设增添新动能,而且再度拉起了港城科创新高度。
近年来,连云港市紧扣国家创新型城市建设目标,加快推动科技体制改革,全面答好城市接续发展的重要命题,努力将科技创新的“最大潜力、最大优势”变为高质量发展的“内生动力、关键胜势”,全力打造江苏沿海科技创新制高点。
全球最大旋筒风帆顺利启航,国内最大功率纯电动拖轮“云港电拖二号”试航成功,国内首台LNG接收站撬装式自动化装车系统通过现场验收,4个海洋装备项目申报省重点研发计划产业前瞻与关键核心技术项目。制定实施医药产业强链补链三年行动计划,江苏康缘药业新研发2项涉海中药创新药,澳新药业2项海洋药物加速推进······当前,一系列科创成果正在港城大地上“多线开花”。
数据最具说服力。2023年,全市科技型中小企业入库数首次超过2000家,达到2050家;高新技术企业总数超680家,同比增长20%,增幅全省第三,苏北第一。2023 年新增产学研合作成果 694项、获批省“科技副总”146名、发布高校院所科技成果 6718 项、校企合作联盟累计达 1480 个。
交出科创高分答卷,连云港用质量工作持续释放创新驱动潜能。10月27日,江苏质量大会在南京召开。“公司2017年获得过省长质量奖提名奖,6年来,在持续推进卓越绩效管理的过程中,公司建立了独具特色的‘数智天晴’质量管理模式。”从曾经的提名奖晋升成如今的“正奖”,正大天晴药业集团股份有限公司董事长谢承润满是自豪。“公司构建了药品从研发、技术转移、商业生产到市场销售以及售后的全生命周期的质量管理体系,鼓励全员参与质量提升;建设智慧车间、引进高精尖检验设备,通过MES、LIMS、WMS等系统实现生产质量一体化;运用先进的质量管理信息化系统,并通过风险管控、高效协调、周期性跟踪监督等过程控制实现了全面的质量管理。”谢承润补充道。
“保持质量督察的生命力、持久力,制度是根本,机制是保障。”连云港市市场监督管理局党组书记、局长王波介绍,我们强化机制保障,建立专报通报制度、量化评价制度和正向激励制度,更高效能地保持党委质量督察长效常态。目前,连云港市已将质量工作纳入综合考核指标体系,实施“红黄蓝”过程管控。建立专项督导、专班负责、专报跟踪、专题会商“四专”机制,成立“1+1+4”6个专项工作组,一般事项质量督察办专项督导,专业性事项由4个业务专班负责推进,跨领域事项由2个综合督查组牵头专报跟踪,重大事项提交领导小组专题会商,杜绝多头督察、重复督察。
苟日新,日日新,又日新。下好科技创新“先手棋”,接下来连云港将着力加快融入长三角的步伐,促成与江南大学的战略合作,加快建设江南大学国家技术转移中心连云港分中心;推动市开发区与复旦大学张江研究院共建中华药港创新创业孵化中心;累计建立长三角离岸孵化基地5家。集聚长三角35家科研力量成立江苏省涉海产学研合作联盟,全力打造高层次科技成果转化平台。指导盛虹石化成立先进材料研究院,推进绿色低碳技术研发和转化;支持中复神鹰、联瑞新材2家新材料企业牵头长三角企业,成功入围省首批10家创新联合体试点,探索成果联合转化新模式;抢抓康缘药业全国重点实验室获批机遇,引导更多中药智能制造成果转化;与702所共建全球首艘7000吨级绿色智能技术试验船进入实船建造阶段;密切与长三角国家技术创新中心联系,累计共建企业联合创新中心15家。
交汇点记者 杨袁鑫
通讯员 侯帮福 宋任重 邵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