连云港党建网
今天是:
当前的位置: 首页 >> 宣传专栏 >> 高质量发展看港城

“百千万”头雁领航①|联建共建谋发展 产业振兴开新局

信息来源:交汇点新闻 发布日期:2024-03-28 16:53 浏览次数: 字号: [小] [中] [大]

冬去春来,气温逐渐回升,正是豆丹保种育种的黄金时节,在灌云县侍庄街道侍圩村豆丹产业园内,一派繁忙景象。“百名示范”村书记侍军带领村干部和务工村民在田间来回穿梭,对土地翻整、施肥,为下一步大豆种植和豆丹卵投放做好准备。“行情好的话,豆丹能卖到400元一斤,去年村集体净收益接近90万元呢。”侍军说。

“之前可不是这样,当时我们村是‘十三五’期间的省定经济薄弱村,侍书记任职以来,村集体经营性收入从当初不足1万元增加到2023年的220多万元!”村会计激动地说。

学有标杆,干有动力。自2019年全省实施村(社区)书记“百名示范、千名领先、万名骨干”工程以来,连云港市涌现出一批优秀基层带头人,他们集众智、聚合力,在乡村产业振兴的土地上绘就了浓墨重彩的一笔。

人才助力,凝聚富民兴村强大合力

“我们村一共有770户,现在300多户都在做吊装,干吊装算下来一年能多挣7万呢。”东海县白塔埠镇徐圩村村民徐开锁笑着说。为帮助村民致富,“万名骨干”村书记伏祥壁联系到外出经商务工返乡人员王保成,经过多方调研,决定带领村民进军吊装行业。吊装行业投入大、风险高,伏祥壁主动带头干,创业经验丰富的王保成积极发挥作用,让村民吃下“定心丸”。同时,为了激发村民干事创业热情,村干部积极帮助争取创业优惠政策,现在全村各类吊装机械近1500台,年产值高达2亿余元。

在连云区高公岛街道柳河村的一间工厂里,胡长城正和他的父亲打包海参,准备发货。作为土生土长的渔村人,大学毕业后他响应村里号召返乡,开始接触海产养殖加工,并逐渐萌生了通过直播帮助老乡解决海产品滞销问题的想法。“千名领先”村书记胡海军听说后,第一个表示支持,并主动把闲置房屋租赁给他,和他一起打造海产品展销线上店铺,还发挥村集体力量帮忙联系货源、招聘直播人才等,让年轻人创业没有后顾之忧,让直播帮助本村海产品销售跑出“加速度”。

强链兴业,提高全产业链增值效益

产业振兴是乡村振兴的重中之重,也是实际工作的切入点。来到灌南县汤沟镇汤沟村酒糟仓储销售基地,轰隆隆的机械声不绝于耳,师傅们动作娴熟地操作机具、挥舞铁锨,将加工处理后的酒糟运入仓中,一丝不苟地完成一道道工序。近年来,“百名示范”村书记吴绵刚立足汤沟村区位和资源优势,坚持党建引领,因地制宜打造酒糟销售特色产业,走出一条“村企合作产业创收、盘活资源租赁保收、农业升级富民增收”的发展路径,村集体经营性收入从每年不足40万元增至645.95万元。“这几年,我们村里的道路拓宽了,路灯和健身器材装上了,广场也修建得很漂亮,大家一起销售酒糟收入挺不错的,常有外地客商来,我们的日子越过越有奔头了。”汤沟村村民马进同颇有感触地说。

来到连云区高公岛街道黄窝村,总能感受到“百名示范”村书记张立祥的付出与热爱。扎根基层20余年的他,是全村最好的“导游”。他到村任职以来,带领村“两委”修公路、造码头、建船台,进一步提升了黄窝村的整体面貌。通过组建合作社、发展加工厂,促进村集体经济增收的同时,也为村民创造了更多就业岗位。现在,他又瞄准乡村旅游产业,推进凰窝休闲旅游度假村建设,配套“凤凰山居”民宿群、绿岛露营地、赶海乐园、凰窝海鲜坊等项目,打造“住渔家屋、尝渔家菜、做渔家事、沉醉渔家风情”的特色体验之旅,让“美丽资源”成为“美丽经济”。“去年,张书记带领我们探索打造了赶海乐园项目,国庆假期接待游客约2万人,盈收11万元,今年,我们还会继续研究,解锁更多渔村休闲度假新玩法,吸引八方游客前来体验。”凰窝景区负责人张波说。

联村共建,绘就共同富裕鲜亮底色

“一个村富不算富,共同富裕才算富。”在镇党委的推动下,赣榆区墩尚镇罗阳村“千名领先”村书记董作军联合周边3个村抱团发展,成立联村共富公司,开展“渔光互补”光伏发电项目合作,通过“强村带弱村、先富带后富”,带领周边各村在农村现代化建设的道路上共同发展。“村与村抱团后,交流更多了,感情更深了,村民钱包更鼓了。”抱团村之一王疃村党总支书记仲启兵说。截至目前,在罗阳村的带领下,周边3个村村集体经济收入均突破50万元,走出了一条农村聚合发展的共同富裕之路。

独木难成林,随着乡村振兴战略不断深入实施,农村产业集群化发展已成定势,富民兴村从示范点向示范带、示范区不断延伸。“一个村无法集聚所有产业资源,通过建立‘晶都花汇’产业党建联盟,让北沟村、竹北村等村共同参与,充分整合当地人才、技术、信息资源,让各村在鲜切花产业发展中各展所长,共同壮大村集体经济。”东海县双店镇三铺村“百名领先”村书记郝大宝说。在党建联盟的带动下,双店镇鲜切花发展呈星火燎原之势,种植的百合、多头彩菊、白菊等多个鲜切花品种畅销大江南北,让“小鲜花”成为助力富民兴村的“大产业”。

通讯员 杨涛 齐乃娜 李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