交汇点讯 “每天,有近20万吨污水经过市政管道汇入我们港城水务的三个污水处理厂集水井。”12月16日,在城南污水处理厂,港城水务公司水务运营部副部长时宽伟说,进入处理厂的污水首先经过粗格栅开始第一步处理,随后被提升输送至细格栅及沉沙池,细格栅可进一步筛除水中的小块垃圾,随后进入曝气沉砂池,去除污水中的无机砂砾后流入生化池,滤完沙砾的污水通过生化池微生物降解水中化学需氧量及除磷去氮后就可以进入二沉池进一步处理,最后经过磁混凝沉淀池,消毒处理达标后排入龙尾河。“我们的三个污水处理厂服务城区面积160平方公里,服务人口约80万。经过处理的这些生活污水可以直接用于养鱼、绿化、道路冲洗等。”
此外,港城水务公司积极响应国家碳达峰、碳中和的号召,创新发展“光伏+污水处理”产业,充分利用污水处理厂空间资源,在水池上方铺设光伏组件,将清洁电能应用于污水治理,城南污水处理厂光伏电站每年可节约标准煤435吨,二氧化碳减排1107吨、二氧化硫减排34吨、氮氧化物排放17吨。高标准、低碳的污水处理,有效改善了周边水资源环境,优化了区域生态环境、人居环境、投资环境。
近年来,连云港统筹推进经济社会高质量发展与生态环境高水平保护,坚定不移推进生态优先、绿色发展,打好蓝天碧水提质增优突破战、和美家园净土守护阵地战、环境保护执法监管持久战,全市生态环境质量显著改善,书写了美丽连云港建设的崭新画卷。
2023年,连云港共完成109个重点治水工程项目,市政府常务会研究制定《连云港市水环境区域补偿工作方案》,进一步压紧压实各方治水责任。连云港将压减直播稻写入今年政府工作报告,年内控减直播稻种植面积55.82万亩、控减比例达41.74%,超额完成市定目标;夏季秸秆离田面积达130.02万亩,有效减少秸秆还田沤水污染;全市增配1100余台临时水泵,实施农田退水循环利用,基本实现重点区域“退水不直排、肥水不入河、养分再利用”的目标。同时,海洋生态环境持续向好。连云港全面开展398个入海排污口整治,推进美丽海湾保护与建设,赣榆区秦山岛、连云区连岛-港口段分别获评省级美丽海湾。预计全年国考断面优Ⅲ比90.9%,同比提升4.5个百分点;省考断面优Ⅲ比93.3%,高于省定目标2.2个百分点;近岸海域优良海水面积比例为96.8%,全省第1,创有监测数据以来历史最优。
一呼一吸间,空气质量的提升同样呵护着这座城市中的每一个人。黄海之滨的徐圩新区坐拥连云港石化产业基地,是国家七大石化产业基地之一,正向万亿级迈进。穿行其中,却颠覆了人们对传统石化园区的印象。空气清新,绿树成荫,飞鸟成群。2022年,徐圩新区PM2.5浓度日均值24微克每立方米,空气优良率90.7%,连续两年位居全市第一。
徐圩新区深入践行绿水青山就是金山银山的发展理念,打造“无异味化工园区”,率先建立了石化基地企业VOCs特征污染物“指纹库”,形成企业数据信息库及VOCs排放清单,实现VOCs精准溯源;首次在国内化工园区中要求企业常压储罐双阀为欧标呼吸阀,将挥发性有机液体常压储罐无组织废气排放标准降低了90%以上。
来到虹港石化,企业投资8000万元建设了环保综合治理提升示范项目,分为一期工艺废气治理、中间罐区废气治理及污水处理废气治理三个部分,对原有传统“水洗、碱洗、吸附”等低效废气治理工艺进行全面提升改造,该项目实施后,VOCs合计预计削减59.87t/a,处理效果显著。
通过鼓励引导火电、钢铁、砖瓦、铸造等80余家重点企业开展友好减排,连云港完成家具制造、船舶修造等行业40家企业VOCs清洁原料替代,并常态化开展执法检查和大气督查。
聚焦绿色发展,连云港大力推进节能减排工作,构建绿色产业体系。三吉利化工、东方集装箱、斯尔邦石化、丰益表面活性材料、连云港石化、中复神鹰等6家企业通过国家级绿色工厂公示;徐圩新区通过国家级绿色工业园区公示。同时,建立节能技术改造项目储备库,压实企业节能降碳主体责任,深入挖掘节能潜力。
未来,连云港将加快推动生态环境质量根本性转变,系统实施自然生态保护和修复,着力提升生态系统多样性、稳定性、持续性,筑牢“美丽连云港”生态绿色屏障,扎实推进经济社会发展绿色化低碳化,加快推进产业绿色转型升级,积极稳妥推进碳达峰碳中和,努力实现经济发展和生态建设互促共赢,努力走出一条经济发展与生态文明建设相辅相成、相得益彰的新路子。
交汇点记者 吉凤竹
通讯员 侯帮福 宋任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