连云港党建网
今天是:
当前的位置: 首页 >> 宣传专栏 >> 高质量发展看港城

高质量发展看港城·党建引领篇④|帮促东海展现和美乡村新画卷——省委驻东海县乡村振兴帮促工作队实践与启示

信息来源:交汇点新闻 发布日期:2023-12-05 22:09 浏览次数: 字号: [小] [中] [大]

“村里村外干净了,挨家挨户都配上了垃圾桶,水泥路铺到了家门口,多亏有了帮促工作队,真得多感谢他们。”谈及村里的变化,东海县李埝乡辉山村村民刘计忠笑着说。

一年来,省委驻东海县乡村振兴帮促工作队扎根东海,摸实情、补短板、惠民生、兴产业,把深厚为民情怀融入一件件民生实事和一个个帮促项目中,一幅和美乡村振兴画卷正徐徐展开。

绘制一张蓝图

为尽快了解东海县乡村目前发展情况,工作队先后考察了驼峰、石梁河、房山等乡镇,队员们深入田间地头、走进大棚厂房,围绕产业发展、基础设施、人居环境、医疗教育等老百姓最关心的问题调研走访,了解一线情况、掌握一手资料。

“乡村振兴、规划先行。科学合理地规划会使村庄建设少走很多弯路,有助于实现乡村振兴的连续性和可持续性。我们坚持抓重点、补短板、强弱项,切实把蓝图绘制好。”队长张宇杰说。帮促工作队主动打破“等靠要”局面,积极协调联络相关部门争取资金,运用无人机侦测、3D建模等先进技术,想方设法让一部分村庄先规划起来,通过整合闲散用地,格田成方打造7500平方米花香游园和花庭菜院项目。

科学规划后首要任务是提升道路等基础设施建设,工作队重点围绕基础设施、人居环境等群众关心的问题开展帮促。罗庄村村民指着自家门口的路说,“之前的路一下完雨就大泥坑小泥坑不断,甚至大雨都能漫到家门口。”为着力改善村民“晴天一身土、雨天一身泥”的生活现状,帮促工作队积极争取帮促资金,累计建设水泥路约5公里,修缮农桥3座,安装太阳能路灯500余盏,实施“百箱千树”项目,改建文化墙,种植行道树1500余棵、整治河道380米。

做好两篇文章

东海县是农业大县、产粮大县,农业是村级经济的支柱产业。工作队坚持从东海实际出发,牢牢牵住土地和产业两个“牛鼻子”,因地制宜谋划壮大村集体经济项目,激活乡村振兴“主引擎”。

在洪庄镇实施良种繁育基地项目的现场,工作队队员、洪庄镇陈西村第一书记李宗良说:“我刚到村里工作的时候,发现瓜田年年亏损,后来就想办法做群众工作,流转了390亩土地实施集体经营,轮种小麦和玉米,实现了粮食增产,现在不仅握紧了‘米袋子’,也鼓起了‘钱袋子’,村集体每年可增收20余万元。”一年多来,工作队致力于整合镇村土地资源,通过高标准农田建设、农田水利设施建设等项目,帮助多村实现“小田变大田”。工作队不仅通过改良土壤、推广机插秧、选用优良品种等方式,增加粮食产量,还充分发挥后方单位资源优势,加强与苏垦农发等省属企业合作,在温泉镇、青湖镇、李埝乡等大力推广新麦种和无人机播种技术,帮助东海种植大户优化种植结构,加快良种引进,促进提质增效。

产业振兴是乡村振兴的重中之重。如何壮大村集体经济?安峰镇六马村党支部书记刘宗全说:“工作队的庄宝庆书记给我们建了10个日光温室大棚,还帮我们引进了先进技术种植甜糯玉米,每年村集体能增收100万元,现在村里的日子越过越好了。”工作队多次组织农户外出参观培训,组织经济薄弱村书记走访调研周边兄弟县市乡镇和国企农场,学习林下种植和设施农业,找寻适合本土的产业发展方向,成功打造了山左口镇花卉交易市场、李埝乡农产品电商运营中心和洪庄镇工业园区标准厂房配套建设等项目,助推东海农产品打开“线上市场”,推动东海特色农产品走进“鲜丰汇”“钟山电商”等销售平台,签订500万元农产品收购协议。

力求三个转变

工作队积极推动村集体因地制宜探索转变经济发展模式,通过小规模试点、村企合作、村村合作三种发展模式,发掘和培养一批产业带头人、直播达人等,为周边村民打造致富样板。

每天一大早,山左口镇双湖村村民李小康就跑到松林里“挖宝贝”,一个个“小胖墩”就是他挖到的宝贝——赤松茸。赤松茸营养丰富、香味浓郁,有“素中之荤”的美誉,是人们餐桌上的新宠。“今年行情较好,我们的赤松茸至少能卖20元一公斤,优质产品能卖到60元一公斤”。谈到赤松茸的好收成,李小康笑得非常开心。工作队借鉴徐州新沂银杏林下种植食用菌的先进经验,积极引入省农科院的技术支持,助力双湖村林下种植“赤松茸”小规模试点取得成功。

李埝乡辉山村依托连云港康缘药业药材种植基地,发展“庭院经济”带动村民致富。“辉山村许多村民空闲时间为药企种植金银花,既能美化环境,又能带来实实在在的收益,是发展‘庭院经济’一举两得的好事”。工作队队员、李埝乡辉山村第一书记董洪强说。

“农业已经不是面朝黄土背朝天的传统劳作了,不少人返乡创业带来新理念、新模式,释放出创新创业的强大活力,为农业带来了不一样的‘新质生产力’。”工作队临时党委委员、青湖镇党委副书记毛成刚说。他瞄准青湖镇本地温室大棚育苗市场空白,引导河口村、西五河村、东朱洲村三村联合抱团发展,实施农业硅谷智创园育苗基地建设项目,邀请河口村育苗能手担任技术顾问,预计每年能为各村增收10万元。

通讯员 王磊李卉张和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