灌南县位于我省东北部沿海、黄淮平原南部,1993年被省委省政府确定为扶贫重点县。30年来,省委先后派驻20批扶贫工作队,助力灌南县从贫困中突围:以省交通厅为主的工作队聚焦道路桥梁等基础设施建设,为灌南县发展提供路网支撑;以省委办公厅为主的工作队加大产业帮扶,为灌南县“十三五”期间脱贫攻坚奠定坚实基础;以省住建厅为主的工作队接续帮扶,为灌南县巩固拓展脱贫攻坚成果,有效衔接乡村振兴,协力开辟振兴发展新空间。
以科学规划引领地区发展
信心比黄金重要。贫穷不可怕,就怕失去信心和斗志,这是灌南县委副书记、省委驻灌南县乡村振兴帮促工作队队长徐建最深刻的感受。他率队借力后方单位规划、建设等方面人才智力支撑,坚持县域规划建设一盘棋,科学划定国土空间,推进以县城为重要载体的城镇化有机衔接。省住房和城乡建设厅党组书记费少云带领厅机关9个处室负责同志赴灌南县调研,围绕灌南县发展中需要关心支持的事项进行专题会商,省规划设计集团建立“灌南县地区责任规划师工作站”,帮助灌南县合理规划城乡布局和要素配置。
按照乡村振兴、规划先行的理念,工作队邀请省规划设计集团等多家省内一流规划设计单位,为灌南县乡镇、村庄规划建设提供技术指导,为农民住房条件改善、特色田园乡村建设等提供有力支持。队员崔宇说,“去年8月,省城镇与乡村规划设计院同志不顾40℃高温,赴灌南县汤沟镇实地调研,从自然资源、历史人文、空间布局、产业发展等方面充分发掘优势,为汤沟镇成功申报省级重点及特色镇发展综合示范段项目倾心倾力。”
做好项目示范,才能更好发挥引领带动作用。队员吴清杰与省城镇与乡村规划设计院一起,系统发掘孟兴庄镇老垛村孟子文化、耕读文化、水乡文化等传统文化资源,编制了以“孟礼家园可耕读”为核心内容的《特色田园乡村规划》,绘就出宜居宜业和美乡村的“老垛模样”。
以产业振兴推动乡村振兴
产业振兴是乡村振兴的重中之重,如何在产业上取得突破,是欠发达县域发展的最大挑战。工作队在调查分析灌南县产业基础和资源特色后,协助灌南县委县政府把建筑业确立为全县支柱产业之一。推动灌南县政府出台建筑业高质量发展文件,规划建设现代建筑产业集聚区,筹备召开建筑业高质量发展大会,全力营造建筑业发展良好生态。同时,省住建厅牵头制定建筑业央企、省内龙头企业与灌南县建筑企业结对帮促方案,助力灌南县建筑业高质量发展。
三口镇工业园是工作队和有关单位重点帮促的乡村振兴产业园,2022年,新招引项目17个,开工项目14个,总投资超过20亿元,一个独具特色的苏北“精密机床小镇”初具雏形。工作队充分发挥“五方挂钩”帮促机制的优势,在园区建设、企业招引、特色农业培育、庭院经济发展等多方面持续发力,把60%以上资金用于产业帮促,创建3个市级乡村振兴产业园,编排四批次40余个帮促项目,推进乡村产业快速发展。邀请省农科院专家实地指导水稻、小麦、高粱等农产品技术改良,挖掘“沂河淌”滞洪区十万余亩小麦生产潜能,助推中强筋小麦种植基地建设。
队员王燕了解到新集镇季圩村生产的优质农产品销路不畅后,积极协调后方单位,把灌南县“生态大米”“双孢菇”等名优农产品在“金陵集采网”上架推售。工作队深入挖掘灌南县农副产品资源优势和产业特色,推动灌南县优质大米、食用菌、汤沟酒等名特产品,走上金陵饭店餐桌、登上“悦购钟山”平台。围绕大米、葡萄、螃蟹等特色农产品,举办灌南县名特优农产品(南京)推介会等活动,大力推动国家地理标志产品品牌创建与推广工作。
乡村振兴也离不开人才支撑,工作队在做好产业振兴这篇大文章时,还紧扣本土人才和基层干部的培养、人才招引等重点,积极为干部、人才成长搭建“练兵场”,激活人才工作的“源头活水”。联合灌南县人社局实施“灌河工匠”“宝妈微创”“海西英才”三项工程,召开专场招聘会,为企业与人才搭建“硬核”平台。开展村支书能力素养提升培训班,推进基层党组织强基工程建设,更好地助力乡村振兴战略实施。
以深厚情怀演绎帮促故事
近年来,工作队厚植为民情怀,践行为民服务初心,着力下好帮促工作这盘大棋。截至2023年6月,工作队累计争取省定帮促资金1500余万元,协调后方单位资助资金、物资折价超5000万元,支持汤沟镇、孟兴庄镇开展乡村公益医疗互助试点,累计救助1000余人次。在队员崔宇的推动下,与省建行合作在灌南县启动政务服务数字化设备“裕农通”的布点投放,以优质高效政务服务持续助力高质量发展。
工作队聚焦群众“急难愁盼”,真正做到惠民生、解民忧、暖民心。筹集800余件冬衣,为困难乡亲送去温暖;协调灌南县慈善总会,帮助患白血病的低保户申请特困救助金;投入帮促资金5万元,支持灌南县妇联实施“和家安康·一户一策”微关爱计划;发动后方单位捐赠1万余册图书,开展贫困儿童赠书活动,让他们有更多好书可读,进一步充实农家书屋,丰富了村民的精神“粮仓”。
此外,工作队还紧扣灌南县建筑业转型升级高质量发展,加大建筑管理人才、建筑工人的业务培训,建成建筑劳务输出基地。围绕乡村产业振兴“头雁”队伍建设,举办优质稻麦、稻虾轮作等种养技术专题培训班,激发新型农业经营主体创新活力。在孟兴庄镇推动成立土地股份合作社,与农业龙头企业签订合作协议,建设高端种植大棚和电商直播间,把收益一半留给村集体,一半分配给社员,村民除获得土地流转金外,还可获得经营分红,有效促进了富民兴村目标的同步实现。
通讯员 王磊 宋任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