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山海新锋”三年培养行动启动以来,“山海新锋”成员们坚持把产业强村作为第一责任扛在肩上,咬定目标、鼓足干劲,想尽千方百计、力破发展困境,蹚出了一条条富民兴村新路径。
乡村振兴,说到底,关键在产业振兴。要想实现乡村富裕,必须主动寻找产业发展切入点,打破当前乡村经济发展落后瓶颈。如何为村民致富找门路,为特色产业谋思路,引导党员发挥好带头作用就显得尤为重要。
东海县李埝乡辉山村是经济薄弱村,为摘掉经济薄弱村的帽子,“山海新锋”4班成员、辉山村党支部书记刘培培了解到村里老党员高士宽一直想种植洋葱带动村民致富,但担心前期资金投入大、风险高、回报慢,迟迟未敢行动。刘培培主动联系农业技术部门为老高提供技术指导,并通过多方对接帮助他解决资金难题。老高非常感动,决定先啃“硬骨头”,试种了86亩洋葱,争取扩大效应,带动村内产业发展。
功夫不负有心人,试种的洋葱大丰收,一年就赚了20多万元,起到了很好的示范带动作用。刘培培在村民大会上宣传老高种植洋葱的成功经验,鼓励村民大胆尝试。村民们看老高尝到了“甜头”,也纷纷行动起来,自发加入到种植洋葱的行列,使辉山村洋葱种植产业面积扩大至180亩,村集体入股与洋葱种植大户合作,预计2024年将带动村集体增收20万元,以洋葱种植为特色的致富模式正在辉山村悄然形成。
灌云县小伊镇后场村在产业发展上以浅水藕套养龙虾闻名,围绕“一二三”产业融合发展思路,积极延伸产业链,以2.5万亩藕虾混养基地和市级现代农业基地为载体,村集体入股与荷香园食品加工有限公司合作,探索建设藕虾深加工项目,2023年产即食藕片700吨,藕粉4.6吨,速冻龙虾尾150吨,带动周边100余人就业,利润达170万元,村集体增收8万元。“山海新锋”2班成员、灌云县小伊镇党委委员(挂职)王舒婷说,“我们立足本村特色产业,在延链上下功夫,将藕虾深加工作为壮大村级集体经济的重要抓手,努力打造村级产业转型新标杆。”
随着互联网时代的发展,越来越多的村民在直播、电商的加持下,变身“新农人”,成为乡村振兴的新引擎。
赣榆区海头镇海脐村让渔网“连上”互联网,手机成为赚钱的“新渔具”。“黄海小眼带鱼、黄花鱼、新鲜大对虾,拍下就发货,现在打包封箱!”“现捞海鲜,感谢各位老铁支持,喜欢的点点关注、点点赞,123上链接……”这样热闹的场景,每天都能在海脐村海鲜电商之家看到。
在“山海新锋”24班成员、海脐村党总支副书记李健的带领下,海脐村抢抓新业态发展机遇,积极发展海鲜“电商经济”,聚力打造网红孵化区、电商产业区、渔港风情区。如今从事直播带货的网红超200人,线上年交易额达20亿元,带动1200多人就业。
灌云县四队镇二队村顺应新时代“互联网+”数字经济发展,依托4200余平方米的水蛭特色养殖场,抢抓直播新经济红利,与吴赵村合作开展“伍棹美人湾农产品线上营销项目”,让直播平台这款“新农具”助力水蛭登上“云端”快车,实现产供销快速衔接。“山海新锋”18班成员、四队镇党委副书记、镇长王志坚介绍:“我们构建了‘电商+合作社+农户’的特色水蛭销售模式,向直播借力拓宽销售渠道、实现线上增值。”2023年水蛭年销量增长16%,村集体经营性收入达133万元,累计带动村民线上线下就业1万余人次。
(通讯员 杨涛 李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