基层治理是国家治理的基石。“山海新锋”成员们以直击基层治理裉节、破解治理难题的生动实践淬炼过硬本领,让基层治理不断迸发新活力。
“自从建了这个小区党群服务站,我办个业务都不用出小区,比以往方便多了。”一提起家门口的党群服务站,连云港市棠梨小区的陈章霞总是夸赞不停。由于部分新建小区距离社区党群服务中心步行距离较远,为切实将基层治理和服务群众推进至“最后一百米”,“山海新锋”8班成员、棠梨社区党委副书记陈哲积极推动小区党群服务站建设工作。通过多方协调,整合物业用房、社区公共用房和养老服务用房资源,建成多个小区党群服务站,并选派全科社工坐班值守,开展诉求代理、意愿代言、事务代办“三代”服务,实现定人包户有底数、定时巡访有动态、定责服务有质量。
心往基层想,身往基层沉。在基层治理的不断探索实践中,为进一步延伸社区服务触角,“山海新锋”11班成员、灌南县新安镇党委副书记(挂职)李增勇探索构建“小事不出楼栋、大事不出社区、矛盾就地解决”的基层治理模式,从全镇选出1788个楼栋长、840名十户长作为“楼管家”“巷管家”参与社区治理工作,试点开展“微社区议事会议”,“莞服务”“金牌服务”“贴心之家”“连心楼长”等社区协商议事品牌。
徐圩新区是全国七大石化产业基地之一,在打造世界级石化产业基地的过程中,如何做好基层治理工作,让辖区百姓和产业工人共享经济社会发展成果,一直是徐圩街道工作的出发点和落脚点。为凝聚发展合力,“山海新锋”9班成员、徐圩新区徐圩街道党工委委员、办事处副主任李明积极联合盛虹炼化等驻地企业单位组建社区“大党委”,吸纳共建单位党组织负责人成为社区“兼职委员”共商社区治理,共有11家企事业单位82名党员到社区报到,开展惠民志愿服务40余次,实现基层治理从“独角戏”向“大合唱”的有效转变。
“衡量一座城市的文明程度,不仅要看高楼大厦撑起的天际线,更要看万家灯火拼成的地平线。我们不断强化社区管理,以绣花功夫抓好人居环境提升工作,努力让社区环境更宜人、人民生活更舒心。”“山海新锋”13班成员、市化社区党委书记徐铭说。
市化社区位于海州区闹市区核心地段,交通便利、商户云集,往来游客络绎不绝。“夜市经济”火爆的同时,随之而来的还有环境卫生问题。对此,徐铭带领社区干部、网格员、志愿者积极组织开展“净美街巷”行动,从“净化、绿化、美化、亮化”四方面着手,进行地毯式清洁,切实疏通了社区“毛细血管”。同时,在商户门口、人流量大的路段增设了近百个垃圾桶。现如今,市化社区的人居环境“旧貌换新颜”,周边商户和居民的生活幸福指数持续攀升,旅游业也迎来了新的发展。
随着现代智能技术的快速发展,用科技赋能让基层治理更智慧,是推动城市治理体系和治理能力现代化的必由之路。
“山海新锋”20班成员、灌南经济开发区党工委委员、管委会副主任张文宁着力推进数字治理与助企服务深度融合。依托“智慧园区”APP平台,创新打造“南哥助企”子模块,将其接入安全生产监管平台和环保管家系统,实现安全生产、环保监控系统全覆盖,通过“小代办、小答疑、小安商”等驻厂服务,进一步拓宽企业诉求渠道,为企业提供精准“滴灌式服务”。同时,持续拓展应用场景,推出招商电子名片、企业全生命周期档案管理、大数据产业链分析等系统功能重点解决基层治理、招商引资、企业服务管理、政企业务协同与信息资源共享等问题,促进园区基层治理能力、综合服务能力、项目管理能力得到进一步提升。
通讯员:杨涛 张凡 潘甜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