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小区议事日”围绕“飞线”充电隐患整治展开讨论、社会治理服务中心迅速化解矛盾纠纷、小区党群服务站为群众提供各类温馨服务……一场场接地气、顺民意的探索实践成为灌云县基层治理创新的一道道“风景线”。
近年来,灌云县围绕破解基层治理中服务对象千家万户、治理内容千头万绪等难题,通过组织赋能、力量下沉、资源整合“三驾马车”,跑出党建引领基层治理“加速度”,实现基层社会治理碎片化向系统化转变,推动形成多维共治、精网细治、赋能强治、数字优治、融合善治“五治提升”的城乡基层治理格局。
组织赋能,跑出“运转速度”
伊山镇青龙社区老年人居多,老人就餐成了大难题,为了解决这一问题,青龙社区党总支和社区“大党委”成员单位灌云县民政局积极协调各方资源,打造了“社区大食堂”,不但物美价廉,对老人还有补贴,极大地方便了老人用餐。居民们纷纷表示,这一举措实实在在地解决了大家的烦心事。
纵向构建“村社党组织—网格党组织—党员中心户”三级组织架构,全县328个村社成立807个网格党组织,设立党员中心户2700余个,推动“支部建在网格上,网格融入支部里”,171名镇街班子成员下沉网格,收集社情民意213条,排查并整改风险隐患58件。成立1个街道“大工委”、20个社区“大党委”,98名机关企事业单位、非公有制企业和社会组织的党组织相关负责人成为“兼职委员”,以党建联建夯实基层治理堡垒。夯实“平时、急时”基础保障,持续推进“1+13+X+Y”基层应急预案体系建设,横向到边、纵向到底的应急预案体系正在日趋完善,先后组织各层级、各类型演练300余次,参演人员1万人次。
力量下沉,跑出“响应速度”
“前些日子,小区里两户居民因为争公共停车位产生了矛盾,互不相让。网格员小张第一时间赶到现场,耐心倾听双方的诉求。在她的调解下,双方最终达成了和解。现在网格员遇到事情都主动服务,帮我们解决了不少难题呢。”伊山镇金榜华府小区物业负责人说。
紧紧扭住“人”这个关键,持续建强基层治理骨干队伍,招录366名乡村振兴专干进村入社参与治理,推动1300余名村社干部担任网格员,引导118名新就业群体到街道社区报到备案,担任兼职网格员,组织244名“三官一律”入驻基层,提供各类法律服务共210余次,调处各类矛盾纠纷400余件。开展党员亮身份、网格片拉练以及各类志愿服务活动,4107名党员到社区树形象、作表率,同步设置党员责任区、党员示范岗,全面激发党员队伍活力。统筹法律顾问、调解员、法律明白人三支队伍力量,完善366个调解组织职能,各级各类调解组织先后调解矛盾纠纷1592件,调解成功率100%。
资源整合,跑出“服务速度”
“过去小区发生问题主要依赖业主与物业之间沟通解决,不仅效率低,有时还会产生矛盾,时间一长不少小区不仅环境差,基础设施破旧,还存在信访矛盾。自从建立‘一站六员’机制后,群众经常到小区党群服务站读书、活动,业主有问题也能够通过‘小区议事日’及时会办解决,慢慢地小区环境提升了,业主与物业之间的矛盾也变少了,小区党群服务站还成为社区举办活动、群众休闲娱乐的‘根据地’。”侍庄街道兴云社区党总支书记陆无江说。
一体推进县、镇、村三级社会治理服务中心(站)建设,完善中心“一个端口受理,一张网协同办理”协调配合机制,2024年以来,灌云初信初访事项“一次性化解率”达96.87%。灌云还建立小区“一站六员”服务机制,建立56个小区党群服务站,配备社区工作人员、专职网格员、业主委员会成员、纠纷调解员、民情信息员、物管联络员336人,延伸公共服务触角,调处矛盾纠纷,做到小事不出小区、矛盾不上交,2024年以来研究解决飞线充电、绿化缺失等矛盾问题800余个。立足党群服务中心(站)现有基础,灌云以服务“一老一小”为重点,统筹组织、民政、卫健、教育等部门力量,在全县13个镇街试点打造集幼有所育、老有所养、病有所医、食有所安、居有所乐、事有所办于一体的邻里中心,持续增强群众获得感、幸福感、安全感。
(方 成)